寰宇新聞 一周回顧

整理/林育辰 |2021.03.19
2190觀看次
字級
科索伏宣布在耶路撒冷設立的駐以色列大使館14日正式開張,圖為駐以色列大使德密里。圖/法新社
中國大陸和許多南亞國家的微粒汙染物濃度,是WHO建議標準的數倍,圖為嚴重沙塵暴侵襲北京。圖/法新社
第63屆葛萊美獎頒獎典禮14日在加州洛杉磯舉行,碧昂絲贏得最佳節奏藍調演出等4項獎。圖/法新社
法國巴黎大皇宮12日起停止對外開放,進入為期4年的整修,巴黎奧運舉辦時才會重新開放。圖/法新社
基民黨14日在地方議會選舉中大敗,基社黨黨魁索德爾表示,選舉結果是個警鐘。圖/美聯社
俄羅斯科學家13日啟用北半球最大的深水微中子望遠鏡,要從貝加爾湖湖底一窺宇宙深處。圖/法新社
英國首相強森16日在國會公布脫離歐盟後的外交政策大綱,表明核彈頭數量將增加4成。圖/法新社

整理/林育辰

3/12

法國

巴黎大皇宮整修 4年後開放

長期以來面臨建築結構性問題及展會造成損壞,巴黎大皇宮12日起對外關閉,法國文化部預計投入4.66億歐元(約新台幣157億元)進行全面整修,修繕內部電路、空調系統、消防安全系統等,同時增加使用面積,還要翻修外部花園,修復雕像,外部建築結構仍維持原樣。

巴黎大皇宮預定2024年春季恢復部分開放,以迎接2024年巴黎奧運並做好大量觀眾前來參觀的準備整修工程預定2025年春季完全竣工。



3/13

俄羅斯

沉放望遠鏡 貝加爾湖底觀宇宙

科學家13日啟用北半球最大的深水微中子望遠鏡「貝加爾-GVD」(Baikal-GVD ),要從貝加爾湖的清澈湖底一窺宇宙深處。「貝加爾-GVD」穿過從湖冰鑿出的孔洞,被安置在距湖邊4公里、水深750~1300公尺的位置。

由捷克、德國、波蘭、俄羅斯、斯洛伐克科學家合作的「貝加爾-GVD」2015年開始打造,目的是要觀察最小的粒子「微中子」。由於微中子非常難以探測,但水可以作為有效的觀測媒介,科學家們決定在水底安置這座望遠鏡。



3/14

德國

9月大選前哨戰 基民黨大敗

總理梅克爾所屬的基民黨在14日的巴登符騰堡邦和萊茵蘭普法茲邦的地方議會選舉大敗,選民因疫苗施打進度緩慢,以及基民黨國會議員在口罩採購案拿回扣而懲罰基民黨。

這次選舉是德國今年選舉年的第一戰,而在6個月後的9月,執政16年的梅克爾將卸任,德國將選出新總理,現在看來,下任總理未必出自基民黨,有可能來自社民黨,德國甚至可能出現第1位綠黨總理。這次選舉是今年1月上任的基民黨新黨魁拉謝特首次面臨考驗,未料出師不利。



3/14

科索伏

耶路撒冷設使館 招來批評不滿

位於歐洲巴爾幹半島的科索伏2月與以色列同意建立外交關係後,14日宣布在耶路撒冷設立的駐以色列大使館正式開張。科索伏是穆斯林人口居多的國家當中,第一個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

科索伏的決定不僅引發土耳其等穆斯林為主的國家批評,歐洲國家也不滿。因為耶路撒冷的地位一直存在爭議,是以色列和巴勒斯坦間長年衝突的最大引爆點。巴勒斯坦宣稱東耶路撒冷是未來建國後首都,大多數國家也把駐以色列大使館設在特拉維夫。



3/14

美國

葛萊美獎 碧昂絲生涯28座創紀錄

第63屆葛萊美獎頒獎典禮14日在加州洛杉磯舉行,贏得最佳節奏藍調演出等4項獎的碧昂絲,以總獎數28座榮登葛萊美史上獲獎最多的女藝人。近年來在樂壇呼風喚雨的泰勒絲,則以《美麗傳說》(folklore)第3次奪得年度專輯大獎,也是單人出輯女歌手中的第一人。

怪奇比莉蟬聯年度製作獎,另靠《007 生死交戰》主題曲獲獎,成為極罕見「電影還未上映,主題曲已先得獎」的例子。今年最佳新人得主梅根西斯塔莉安本屆奪3項獎,也是大贏家之一。



3/16

英國

脫歐後外交政策重點 轉向印太

首相強森16日在國會公布脫離歐盟後的外交政策大綱,把重點轉向印度與太平洋地區。新政策包括尋求成為東協的夥伴,「伊麗莎白女王號」航母巡航印太區域,核彈頭數量將從目前的180枚提高到260枚,增加4成多,以因應「不斷變化的安全環境」。另把氣候變遷和保持生物多樣性,做為未來10年的優先要務。

這份題為「競爭時代全球性的英國」的報告共100頁,是冷戰結束30年來,英國外交與國防政策最大規模的檢討。報告強調北約等同盟仍具重要性。



3/16

瑞士

去年空氣品質 8成地區PM2.5超標

總部設於聖加侖的空氣品質技術機構IQAir,16日發布「2020全球空氣品質報告」指出,雖然去年許多國家地區為了防止新冠病毒疫情擴散而實施居家避疫,在監測的106個國家地區只有24個空氣品質達到WHO建議標準,約8成國家地區的致命微粒汙染物濃度超過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建議標準10微克。

中國大陸和許多南亞國家的濃度是WHO建議標準數倍,某些地區更高達6~8倍。IQAir報告是以有害肺部的細懸浮微粒PM2.5年均濃度為衡量基準。



3/17

美國

蘋果綠能 年減92萬噸碳排

蘋果17日公布的年度衝擊報告指出,該公司自2016年來發行綠色債券,合計籌募47億美元(約新台幣1333億元),截至2020年9月累計已撥發28億美元(約新台幣794億元)。這些資金多數用於清潔能源計畫,其中17項計畫平均每年可避免92.1萬公噸的碳排,相當於減少20萬輛汽車的排放量,且每年可產生1.2GW(10億瓦)再生能源。

綠色債券是固定收益債券,為具有環保效益的計畫籌募資金。蘋果正設法實現2030年讓供應鏈達成碳中和的目標。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