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重現巴米揚大佛 他20年前被塔利班炸毀

 |2021.03.11
7189觀看次
字級
曾被摧毀的巴米揚大佛,活動團體用3D投影,重現薩勒薩勒大佛樣貌。圖/法新社

影片來源:Youtube/AJ+

【本報綜合報導】塔利班一個曾經的瘋狂激進組織,也毀壞許多珍貴歷史文物,其中包括許多佛像。其中一些佛像還位於山壁中,這些古老的砂岩雕像位於阿富汗巴米揚山谷(Bamiyan valley),他們曾經是世界上最高的佛像,在20年前,塔利班把他們炸毀後就永遠消失。其中一尊大佛在周二(3月9日)晚上以3D投影的形式回歸,在曾經矗立的壁凹處閃閃發光。

巴米揚大佛前後對照。圖/取自維基百科公共領域

在炸毀之前,這些在洞窟內的佛像是亞洲考古學的寶藏,這些雕像是公元6世紀早期至7世紀在懸崖上雕刻的,當時佛教是該地區的主要宗教。這次3D投影是紀念2001年3月塔利班炸毀佛像20周年,當時薩勒薩勒佛像(Salsal Buddha)高達56公尺。

「佛之夜」活動的協辦者侯賽尼(Zahra Hussaini)說:「我們不希望人們忘記在這裡犯下的可怕罪行。」

3D投影重現薩勒薩勒大佛樣貌。圖/法新社

巴米揚大佛 工藝之美展現

巴米揚大佛(波斯語:بت های باميان‎,拉丁轉寫:but hay-e bamiyaan)是曾經坐落在阿富汗巴米揚谷內山崖上的兩尊立佛像,建於公元6世紀,是希臘式佛教藝術的經典作品。這兩尊佛像在2001年3月12日被塔利班炸毀。

巴米揚大佛。圖/取自維基百科公共領域

佛像主體乃自沙岩山崖鑿成,而一些細微的部位由泥和乾草的混合物造成,鋪上灰泥表層,表層被繪畫以突顯臉部、雙手及袍的摺疊處,但這一表層實際上在很久前已經被侵蝕掉。佛像手臂下半部由同樣的泥和乾草的混合物造成,並以木架支撐。臉部上半部相信是以巨大木面具造成,在照片中見到的多行洞孔就是那些用以穩定外層灰泥的木栓的空位。

佛像被毀後的遺址(2005年)。圖/取自維基百科公共領域

一段歷史 見證絲路輝煌

巴米揚地處絲綢之路上,是往來歐洲、波斯、中國和印度間的商隊途經之地,當地曾有數所佛教寺院,為一宗教、哲學、希臘式佛教藝術中心,自2世紀起,至9世紀伊斯蘭教徒入侵時,為佛教的一個宗教地點。

示意圖/unsplash

那些寺院的僧侶住在鑿於巴米揚的山崖的小山洞內,過著苦行的生活,有些僧侶在其居住的山洞內加添宗教雕像及精美、色彩鮮豔的壁畫。

兩尊巨大立佛像中的東大佛高37公尺,西大佛高55公尺,為世上最大的雕刻立佛像(中國四川的樂山大佛雖然更高,但樂山大佛是坐像),他們是多年來的文化地標,當地被列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文化遺產之一。

中國佛教僧人玄奘大師曾經過巴米揚,在其所著的《大唐西域記》形容當地(書中稱為梵衍那國都城)是一個興盛的佛教中心,「伽藍(佛寺)數十所,僧徒數千人」。書中記載「王城東北山阿有立佛石像,高百四五十尺,金色晃曜,寶飾煥爛」,指的是西大佛,而他的東面有「釋迦佛立像高百餘尺」,指的是東大佛。

一尊跟巴米揚大佛風格接近的坐佛像坐落於中國甘肅省的炳靈寺石窟內,今天仍存在。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