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中央銀行總裁楊金龍將於今日赴立法院財委會報告,提前出爐的書面報告顯示,央行去年下半年及去年全年淨買匯金額分別為352億美元、391億美元,去年淨買匯占GDP比重達5.84%,意即美國匯率操縱3項標準,台灣已全數達標,被美國列為匯率操縱國家地區的風險急速升高。
美國財政部半年一度的匯率報告,對匯率操縱設有3項指標,前2項台灣早已超限,僅存最後1項:「匯率干預金額占GDP的比重超過2%」,而央行昨日出爐的報告顯示,央行去年淨買匯金額不只超過2%,甚至還逼近6%。
對此,財經官員分析,央行會與美國財政部持續溝通,因為去年國際間爆發許多重大事件,台灣3項標準全數達標,並非全是匯率因素,而是美中貿易戰、新冠疫情及美國無限量QE下造成的外溢效果,「我們(台灣)是被這些因素影響,而不是主動去影響匯率」。
央行表示,去年3月以來,主要經濟體為因應疫情衝擊,採取擴張性財政及超寬鬆貨幣政策,加以國內防疫表現及經濟基本面較佳且貿易出超擴大、台商回台投資的資金回流,均影響國內匯率走勢。特別是去年11月及12 月國際美元持續走弱,同時外資匯入金額大增,國內匯市有失序之虞。
新台幣對美元升值6.4%
為防止國內匯市美元供需嚴重失衡,避免其負面效應外溢至實體經濟面,央行去年11月及12月加大匯市調節力道,去年下半年及全年淨買匯金額分別為352億美元、391億美元。2019年底至2021年3月8日,新台幣對美元升值約6.4%,與其他貨幣相比,匯率相對穩定。
央行強調,近年Fed採行QE所產生的資金外溢效果.巨額資金流入小型開放經濟體,使其外匯市場穩定面臨挑戰,這些經濟體須積極調節匯市,以維持金融穩定的央行職責,除了台灣,瑞士、新加坡及香港等經濟體央行的淨買匯金額均大幅增加。
全球經濟面臨4大風險
央行報告指出,今年全球經濟雖可望恢復成長,但前景仍面臨4大風險,包括疫苗普及與有效性尚存變數、疫情使既有經濟金融脆弱性惡化、金融情勢可能因市場避險情緒升溫驟然緊縮,以及全球經貿政策不確定性仍高:這些風險一旦升高或實現將拖累經濟復甦,須密切關注。
央行說,展望今年,國內經濟持續增溫、通膨率回升,主計總處預測今年經濟成長率升至4.64%,CPI年增率為1.33%。
央行強調,去年10月以來,因擔憂新一波疫情升溫再次威脅經濟金融穩定,美、歐、日等主要央行皆維持政策利率於極低水準,並持續進行大規模資產購買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