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會心】 菜根的功夫

文/徐國能 |2021.02.05
1802觀看次
字級

文/徐國能

《菜根譚》期勉讀者做君子,時時反省自我,同時也要精明睿智,能體察旁人的心機欲望,不憂不懼地昂然面對。要當這樣的人,也許正如這本書的題目,「菜根」,能在咀嚼菜根中安然自怡,那需要品德;而能在一口菜根中發現滋味,那又需要很大的智慧與灑脫。

小寒才過,正在窗前想著作文的題材,忽聞送貨員急電,原來是友人長輩寄送一箱自家栽種的農產,來自遠方豐饒的饋贈,明媚的柑橘、肥胖的蘿蔔、結實的甜菜根、綠油油的花椰菜,在天寒地凍之時,收到這樣一箱沉甸甸的果菜,開心勝於統一發票中獎。開箱還帶著芬芳的土味,想著晚餐有這麼鮮甜清新的蔬菜可以飽食,一時忘記了還有文章要做,刷刷洗洗之際,也不禁微笑。

一箱蔬菜中,我覺得甜菜根最為特別。

小時候我們只吃過蘿蔔,幾十年前「甜菜」只有在中學課本上見過,學到歐洲,波蘭啊、俄國啊,好像課本裡都會寫到出產甜菜一目,只是大家都沒吃過,老師也說不出個所以然。

多年前第一次到歐洲旅行,市場上有一箱箱紅色的帶葉菜根,顏色很美,形貌可愛,那是什麼?餐館盤子裡或湯裡也常有種一塊塊,看起來像蘿蔔又不是蘿蔔的東西,嘗起來還好,味道很淡,一問才知,啊!這竟是甜菜的根,再吃一口,並沒吃出什麼甜味。

這種菜據說對健康非常好,可以降血壓,台灣現在也開始種植,有些店裡加芹菜、蘋果等一起打成精力湯,殷色可喜,甚是豔目。花椰菜也是我喜歡的,清水一燙,或是一點橄欖油與紅蘿蔔片、洋菇片輕輕拌炒一下就非常爽口。這菜我們小時候常吃,每次總是把它一棵棵立在白飯上,想像那是一座小山丘,長滿樹色的大樹,我在其間遨遊徜徉,不亦樂乎。

飽食這些友人感情濃厚的分享,飯後再吃幾個非常甜的柑橘,冬天沒什麼好事,唯「橙黃橘綠」可喜,柑橘類特有的香氣能夠滌洗煩囂,想起小學,走廊的柱子上掛著「二十四孝」的故事,升旗排隊時我就站在「懷橘遺親」那個成語前,說的是袁術和六歲的陸績小朋友的對話:

袁術:「小朋友,你怎麼偷拿主人家的橘子藏在懷裡呢?」

陸績恭恭敬敬地說:「我媽媽很愛吃橘子,從沒吃過這麼好吃的橘子,我想帶回去給媽媽嘗一嘗。」

每天升旗我都要看一遍,覺得十分無聊,長大後才知道這個故事真好,說的是出乎天性純粹的親情,而當你想將美好的東西送給某人分享,那也許就是愛的表現,橘子也有它不凡的義理。

都說:「三代做官,方知穿衣吃飯」,但飲食這件事實在非常簡單,我們品嘗菜餚,第一口吃出的是土地、雨水和陽光的力量,來自天然有機的蔬菜,只要風調雨順土地肥沃,無論白煮清蒸,抹點鹽巴,都是爽口的美味;相較於有些進口果菜,個頭雖大,但滋味淡薄,不知是不是在栽種時用了太多的人工化肥,催著它急速長大,失去了它本身該有的深深韻致,所以做人慢一點,也是有好處的。

除了自然環境,這第二口所吃到的則是來自栽種人的辛勤與付出,他們一世守著泥土,按節候播種,澆灌有時,收穫有時,日日夜夜注意寒害與病蟲,那種悉心的照顧,讓這些田間作物充滿生氣,咀嚼起來,好像有一種說不出的香氣,那或是高尚品格獨有的清甜爽脆,菜,也是有格的。這種味道和冰庫裡的包裝三色蔬菜(玉米、豌豆仁、紅蘿蔔丁)相比,那種透過基因改良、大量機械化種植噴藥收成的農產,缺少的就是一種真實感,好像在吃塑膠一樣。

第三口,那就是烹調者的用心與巧思,適當的火候、得宜的搭配和調味、素潔的過程和器皿的擺飾……都讓這些來自大地與辛勞的收成有了更雋永的滋味。這樣看來,一口菜蔬,也是看似平常實崛奇,非常的不容易。

人的成長也許類似蔬菜,要有好的環境,要有照顧與呵護,當然還要有機運與歷練。兒時家境清儉,可能父母擔心我缺乏文化給養,除了念唐詩,還給了我不少便宜的書讀,其中有一本《三字經》,後面還附錄了《百家姓》、《朱子治家格言》和《菜根譚》等,這其中我覺得《菜根譚》最為有趣,光是這書的名字,就讓我聯想起一位清苦智慧的老隱士,獨坐庵齋,揮毫著述的形象。書裡面的思想和人生智慧與我當時經驗遙遠,但他的文句對偶和諧,旨趣常在出人意料外又讓人覺得很有道理,如:「一場閑富貴,狠狠爭來,雖得還是失;百歲好光陰,忙忙過了,縱壽亦為夭」;「釣水,逸事也,尚持生殺之柄;弈棋,清戲也,且動戰爭之心」,好像平凡的道理,被他一說,都悠遠了起來。

然而今日重讀,在歷經了人事往來、爾虞我詐的點點滴滴後,才覺得裡面字字句句,都是金玉良言。細思其言,《菜根譚》期勉讀者做君子,但要做一真正的君子,不僅要淡泊榮利、時時反省自我,同時也要精明睿智,能體察旁人的心機欲望,不憂不懼地昂然面對。要當這樣的人,也許正如這本書的題目,「菜根」,能在咀嚼菜根中安然自怡,那需要品德;而能在一口菜根中發現滋味,那又需要很大的智慧與灑脫。

想起自己也曾因為受人愚弄、遭人嘲笑而感嘆不已,其實翻翻《菜根譚》,也就明心見性,不再因為那些人間事而煩惱,反而覺得自己應該多加砥礪,將一切不如意視為一段難以下嚥的菜根,在苦中嚼出甜來。

將一箱好菜煮成一鍋清湯,冬夜裡暖胃滋養,人生也就有夫復何求之感;閒來翻翻古書,「向三時飲食中諳練世味,濃不欣,淡不厭,方為切實工夫」,會心之處,忽見窗台的老茶樹,在瑟瑟寒風中,又已結滿小露紅豔的花苞了。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