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子化癥結點 專家:結婚率下降

 |2021.02.05
2226觀看次
字級
台灣去年首度出現人口負成長,專家指出,要延緩人口老化,更該回頭關注結婚率下降的原因。圖為新人在彰化田中稻田拍攝婚紗。圖/法爾微創吳冠影提供

【本報台北訊】台灣去年首度出現人口負成長,專家指出,今年恐面臨十六萬新生兒保衛戰,要延緩人口老化,更該回頭關注結婚率下降的原因,除了發補貼,更重要的是要讓年輕人感受政策的穩定性,例如穩定、優質的公托環境。

台灣總生育率(平均每位婦女生育量)在二○○三年跌破一點三人,進入所謂的「超低生育率階段」,政府在二○一○年把生育問題視為國安議題。不過,台灣去年首度邁入人口負成長,二○二○年人口總數二千三百五十六萬一千二百三十六人,比二○一九年減少四萬一千八百八十五人,年減百分之零點一八。

曾任政務委員、台大社會系教授薛承泰直言,比較台灣二○○○年與預測二○四○年的人口總數,大致都在二千二百萬人左右,總數差異不大,但人口結構差很多。二○四○年後將面臨雙重危機,一個是人口結構持續老化,另一個則是人口基數下降,形成老化與人口數量急遽下滑的雙重循環壓力,「未來可能每一百年台灣人口總數會減半三次」。

多數人認為台灣少子化問題癥結點在於已婚夫妻「生太少」,應該致力提高生育率減緩高齡化速度。薛承泰認為,台灣從戰後嬰兒潮每年平均四十萬新生兒,到一九八○年代約二十萬人,二○○○年之後則在十六到二十萬人。

薛承泰認為,生育率下降到一定程度就會維持在一個水平,但因為基數下降,生育數仍會繼續下滑,其中重要原因就是民眾晚婚、晚生,結婚時間連帶影響生第一胎時間,第一胎如果太晚生,就很難再催出第二胎。大環境經濟因素雖然是充分條件,但要想辦法拉抬結婚率才行。

中央研究院社會研究所副研究員鄭雁馨認為,從數據來看,結婚者平均生育水準都達到二個子女,出生率下降問題,背後的關鍵是愈來愈多人沒結婚,更該思考結婚率下降背後的二個關鍵議題。

首先,了解為何這麼多人不願意結婚或沒有結婚,是徹底的不婚主義,還是理想跟現實有所落差,或缺乏社交技能找不到對象,也就是釐清不婚的結構。再來,如果已經有伴侶的人,碰到什麼困境無法結婚。

鄭雁馨解釋,台灣在生育政策上太過直線思考,除了發補貼,更重要的是要讓年輕人感受政策的穩定性,例如穩定、優質的公托環境。

中研院社會所研究員林宗弘則認為,雖然可以努力提高生育率減緩高齡化速度,但現實是再怎麼刺激生育率,都無法補回戰後嬰兒潮一年四十萬人的情況。更實際作法應該是政府開始調整勞動力政策,推動「樂齡就業」,讓高齡者健康老化,透過延後退休年齡,這群人可以持續在職場貢獻所長。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