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美國《神經學》雜誌網絡版日前刊載的一項研究表明,隨著時間推移,腦血管周圍間隙擴大的人,可能比其他人更易出現認知問題或患老年痴呆症。
腦血管周圍間隙,是指腦部小血管周圍充滿液體的空間,參與腦中廢物和毒素的清除,該間隙大小可能與衰老引起的大腦變化有關;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等機構的研究人員利用八年時間,追蹤了四百一十四名七十二歲至九十二歲的老人。
這些老人在研究開始時及此後的每兩年通過認知能力測試,做一次老年痴呆症評估,並接受一次核磁共振腦部掃描;研究期間,共有九十七人被診斷患上老年痴呆症,其中在腦血管周圍間隙擴大最多的三十一人當中,有十二人被診斷為老年痴呆症患者。
研究人員發現,腦血管周圍間隙擴大最多的人,患老年痴呆症的可能性,是那些間隙擴大較少,或沒有增大者的近三倍;此外,腦血管周圍間隙擴大最多的人,其認知能力下降的可能性,也高於那些間隙擴大較少或沒有增大的人。
研究人員指出,腦血管周圍間隙擴大可能意味,腦部清除廢物的能力受損,或許可作為認知能力下降或老年痴呆症風險增加的標誌;今後還需更多研究來了解擴大的腦血管間隙是如何發展的。
此外,美國羅切斯特大學醫學中心(URMC)曾有研究發現,人類花這麼多時間睡覺,是因為睡眠有助於清理頭腦一天產生的「化學毒素」,研究結果發表在《科學》雜誌上,這項發現對治療老年痴呆症可能提供重要方向。
研究人員在小鼠睡眠時掃描小鼠大腦,結果發現大腦能量沒有下降,清理活動效率還提高了十倍;研究顯示,大腦有獨特的清除廢物方式,在睡眠中,高效活躍的類淋巴系統負責清除阿茲海默症,和其他神經系統疾病毒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