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緬甸軍方當地時間一日發動政變,逮捕國務資政翁山蘇姬及所屬「全國民主聯盟」(NLD)的要角,震驚全球,美國總統拜登美東時間一日表示,考慮再度制裁緬甸;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巴舍萊呼籲緬軍放人,安全理事會預計二日開會討論此事。
美國第一時間由白宮發言人莎奇與國務卿布林肯發布聲明,呼籲緬甸軍方尊重選舉結果,並立即撤銷行動,莎奇還說,「若不撤銷相關舉動,美方將對應負責任者採取相應措施」。拜登一日發布聲明表示,美國考慮重啟對緬甸制裁,並呼籲國際社會團結要求緬甸軍方放棄奪權與釋放被逮捕者。
美國政府第一時間將全案定調為支持民主,並未明確表示是否支持翁山蘇姬,拜登在隔一天的聲明中,將軍人奪權、翁山蘇姬等人被捕和緬甸進入緊急狀態並列為「對民主的直接攻擊」。
利益考量? 陸冷處理緬政變
媒體分析,這是拜登政府面對第一場外交危機考驗;拜登總統面對緬甸情勢的因應,可能與中國意見齟齬;拜登團隊是否對緬甸迅速採取行動,還是與盟邦聯手,或只是展現美國實力,牽動未來美國在國際舞台上的分量;從更高層次來看,還涉及美國能否經得起在世界各國逐漸興起的獨裁主義挑戰。
緬甸軍事政變全球矚目。緬甸不只是中國鄰國,還是「一帶一路」戰略重要國,外界關注中方表態。中國外交部一日僅呼籲各方處理分歧,被指「和稀泥」;分析指出,中國在緬甸利益巨大,中國希望與緬任何政府都保持良好關係,並可望因緬甸政局得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