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明山水牛大量死亡後,陽管處近日已將竹篙山方向刺鐵網全數拆除。圖/截自臉書「草山牛」社團
陽明山水牛大量死亡後,陽管處近日已將竹篙山方向刺鐵網全數拆除。圖/截自臉書「草山牛」社團
【本報台北訊】陽明山水牛因營養不良導致大量死亡,民間團體質疑陽管處設置的刺鐵網限制牛隻行動及覓食範圍,導致死亡事件頻傳,因此在「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提案要求撤除圍欄及刺鐵網。對此,陽管處回應,目前已陸續拆除14處刺鐵網,也會參考專家建議把靠近步道的刺鐵網改為電牧器。
針對民眾撤除全數圍欄及刺鐵網的要求,陽管處從去年12月2日起,考量水牛覓食及避寒路線,截至去年底已陸續拆除14處竹篙山往平等里方向的刺鐵網。
本月6日也召開跨領域專家會議,針對野化水牛動物福祉、絲圍籬設置及牛群存續等議題進行討論,會議結論中,專家建議將刺鐵網全數更換為電牧器,並希望陽管處於2周內提出具體更換計畫及期程。
陽管處發言人張順發解釋,電牧器為高電壓、低電流的鐵絲,專家認為水牛碰到會有疼痛感,但不會造成身體上的傷害,因民眾對刺鐵網觀感不好,研議將靠近中央步道的刺鐵網改為電牧器,目前還在研議更換計畫的執行內容。
拆除14處竹篙山的刺鐵網後,擎天崗多數水牛也都往竹篙山及平等里地區移動,目前只剩「依依」、「依母」因習慣仍待在擎天崗。
陽管處也在1月11日把往竹篙山至頂山-石梯嶺方向的刺鐵網「全數拆除」,只留下鐵柱。張順發表示,頂山-石梯嶺雖仍有遊客步道,包含內寮古道、內雙溪古道,但冬天遊客較少,加上考量水牛避寒路線,才做出決議。
對於民眾於共共政策平台提案,陽管處表示,一切依照公共政策論台規定,若在時間內達到5000人附議,將會盡快給予回應及說明,目前就是把該做的事情做好,依照跨領域專家建議進行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