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堂鐘聲】 小書也有大道理

文/鄧名敦 |2021.01.11
925觀看次
字級

文/鄧名敦

小時候我最愛吃夾心餅乾。檸檬的酸、巧克力的甜,都成了不滅的記憶。然而,被人品嘗的「夾心餅乾」是幸運的,但成為歷史上的「夾心餅乾」卻命運多舛、令人同情。

有一段歷史是這樣的:它的前方是「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的三國,後面緊接著是「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詩國大唐。那麼,你知道這塊歷史夾心餅裡藏著什麼餡料了嗎?

是的,它就是魏晉南北朝。

這一段長達三百年的亂世,要想記得住更迭頻繁的朝代名稱,可真是令人頭痛。所幸,南朝宋劉義慶所編纂的《世說新語》是撩撥亂局的入門書,全書共分為三十六類,將魏晉期間的人物典型、言談風貌、思想習慣、政治時局,濃縮成千餘則短小精練的筆記體,既平易近人,又略具故事性,對現代人而言,無疑是輕鬆捧讀的古典文學讀物。

看古人也看自己

華歆在《世說新語.德行》裡,可說是形象多變的人物,一會貪好世俗的財物聲色,一會又大義凜然、律己甚嚴。其實這個形象並不衝突,反而能從中看出《世說新語》描寫人物貼近真實,塑造形象多元兼容的特色。例如管寧割席的故事中,用對比的方式呈現兩人的高下之別,「見地有片金,管揮鋤與瓦石不異,華捉而擲去之」、「有乘軒冕過門者,寧讀如故,歆廢書出看」。寥寥數語,把華歆本來不甚嚴重的道德瑕疵,一下子在管寧高潔的形象面前被徹底放大了。

其實,在這則故事裡,真正讓我們留下記憶的,不是管寧,而是「捉片金擲去、廢書出看」新鮮事物的華歆。《世說新語》的語言魅力,即是透過簡潔的描述,觸達每個人的共同經驗和心理。故事裡的華歆,就是我們世俗人的倒影,因一時的貪欲而暈頭轉向,卻又被道德和理智的說服而清醒。我們嚮往成為管寧一般的聖賢,但深知自己還是個有七情六欲、貪瞋痴慢的普通人。因此,華歆小小舉止背後心思所映射的心理世界,聯通我們與《世說新語》,跨越了時空,看見了恆常的人性。

穿越古今的雅量

在《世說新語.德行》裡,有兩則故事恐怕特別不入現代人法眼。其中一則是郗公將鄰人的贈飯「含飯著兩頰邊,還吐與二兒」,雖然故事強調了戰亂頻仍、民不聊生的大背景,腦中卻生動上演著郗公將飯含在雙頰,憑著一股愛心「吐」給姪兒和外甥,讓人看了忍不住皺眉捏鼻;另外一則是鄧攸在逃難中,為了保全親弟之子,忍痛犧牲自己的孩子,這看似大義實則殘忍的行徑,讓人不免聯想到二十四孝的郭巨埋兒。

這兩則故事,儘管與現代價值有些格格不入,但我們從中能窺見舊社會的倫理關係和結構,也提供我們更豐富的解讀視角。在我們眼裡,郗公和鄧攸所為,都是犧牲自己,成全他人;可是,在那個時代裡,家族先於家庭。生存之道是不斷隨著社會思潮、制度器物的變化而變化,我們或許無法認同古人的價值觀,但我們從閱讀中受益,不崇古也不反古,在穿越古今的文學故事裡,培養一顆兼容、溫厚的心懷。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