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象衝擊台灣水資源 專家提3解方 |2021.01.02 語音朗讀 2696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豐水期曾文水庫上游卻乾枯見底。圖╱中央社 【本報台北訊】台灣2020年豐水期無颱風襲台,使水情較為吃緊,面對氣候變遷,要確保供水無虞,水利專家提3大建議,包括重視生態保育、強化落實節流以及提升水資源管理科技。專家也認為,台灣應調漲水價,以價制量宣導水資源的珍貴。水情吃緊,曾文水庫快見底。圖╱中央社台灣2020年水情吃緊,中研院地球科學所兼任研究員汪中和表示,氣候變遷使台灣旱象愈來愈頻繁,1900~1950年,台灣僅發生一次乾旱,但1960年以來,台灣已經歷5次較大的旱災,分別發生在1963年、1980年代、1993年、2002~2003年和2015年。汪中和分析,隨著人口增加、產業日益發達,旱象的衝擊愈來愈全面,此外,全球暖化導致台灣降雨南北分布不均情況愈來愈嚴重,水資源運用、調配壓力也愈來愈大。他並表示,能源、水與糧食,是國家發展的要素,然而一旦沒有水,不僅發電會受影響,糧食生產也會受到衝擊,政府應致力朝健全台灣水文環境的方向發展。明德水庫水庫幾乎見底,趁此清淤砂。圖╱中央社汪中和提出3個長期方向,第一,生態保育應優先於開發。「一個人若身體不健康,就沒辦法有好的發展」,他認為,台灣環境過去受到很大傷害,應該先療傷止痛,尤其是中央山脈,若保育得宜,台灣就有最好的綠色水庫能夠留住水資源。第二,節流比開源更重要。汪中和說,政府為了找水,規畫挖地下水井、建海水淡化廠等,都是好的方向,但節流比開源更容易做到,效果還更大,舉例而言,台灣農業用水占比高達7成,一年需用水120億噸左右,若農業節水成效能夠提升到1成,就能省下12億噸水量,是曾文水庫容量的2倍。明德水庫幾乎見底,應該被水庫包圍的「永春宮」,周邊幾近乾涸。圖╱中央社汪中和說,政府為發展經濟,不斷開發工業區,近期也有很多台商回流設廠,使工業用水需求增加,若能提升工業用水回收循環比例,將能有效降低供水壓力,台積電已能做到工廠用水9成回收再利用,預估工業若能將6成用水回收再利用,一年可省下一座曾文水庫的水量。生活用水方面,汪中和說,台灣人平均一天用水超過250公升,在台北等都會地區,甚至超過300公升,這是因為台灣水價太便宜,導致民眾沒有意識到水資源的珍貴,應該適度調漲水費,以價制量,若每人每天能減少用水50公升,整體節水量將非常可觀。曾文水庫蓄水量指標六角亭,整片露出水面。圖╱中央社第三,加強水資源管理科技。汪中和表示,目前由於供水壓力很大,政府有北水南調等區域調度計畫,制度性的調配管理對水情很有幫助,不過,台灣仍應向以色列等國家學習,提升水資源的監測管理與數據掌握,在問題發生前預先防範,並投資協助產業研發水資源科技。前內政部長、台大土木系教授李鴻源也說,建水庫等開源代價太大,台灣沒有開源空間,只能朝節流規畫,若能把生活汙水回收再利用,一天能回收285萬噸水量,供1000萬人用水,不僅比蓋水庫便宜、符合循環經濟理念,把節水產業做出來,還可以到全世界賺錢。李鴻源指出,台灣水價是全世界的1/4至1/6,使水資源被視為理所當然,水價應至少提高至政府開發水源的成本,才能促進節約用水,帶動相關商機。豐水期無颱風,曾文水庫水情吃緊。圖╱中央社 前一篇文章 下周二轉溼涼 玉山有望下雪 下一篇文章 103處平交道 加裝障礙物自動偵測 熱門新聞 01陸宣布 啟用W121銜接航線2025.07.0702佛光山攜手多倫多大學 合作推廣人間佛教2025.07.08036年新低 前5月建物抵押棟數 年減24%2025.07.0804南屏別院三皈五戒 體現信仰傳承2025.07.0705【遊藝筆記】 香魂莫逐冷風散 (上) 2025.07.0806【斗室有燈】我見過利刃般的眼神2025.07.1107丹娜絲襲台 13縣市停班課2025.07.07082幼熊越獄 嗑光一周存量蜂蜜2025.07.0909屏東.車城 山海交織溫泉鄉 歷史文化情悠揚2025.07.0710【論愛談情】愛與界線2025.07.08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漢光演習 河道爆破母公司爭議 街口籲用戶安心M1A2T射靶全中 總統讚:地表最強戰車漢光41號首日 後備旅級動員 演練限制空間戰鬥CPI連3降 外食房租續漲6年新低 前5月建物抵押棟數 年減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