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導】因為要防疫,「隱私已不再是隱私」。指揮中心以防疫為名,援引特別條例第七條「指揮官為防治控制疫情需要,得實施必要之應變處置或措施」,請健保署蒐集資料,在健保雲端新增多項註記,健保卡一插,電腦自動提示患者為醫事人員及醫院社工、長照機構、國籍航空機組員等高風險職業及可能群聚族群。
除健保卡註記,指揮中心也透過手機定位、追蹤可能的感染者,例如,兩千多名鑽石公主號旅客今年一月底在基隆港下船旅遊,相關單位用手機定位找到六十二萬人為可能接觸者,逕行檢視其健保就醫資料有無疑似症狀,結果未發現有人確診。
防疫結合新科技,政府甚至將「入境檢疫系統」結合後端「電子圍籬系統」,透過電信定位訊號監控檢疫期間民眾位置,超出範圍就自動通報,減少違規。這套系統成了指揮中心所說的「天網」,也將運用在跨年晚會,精準揪出不該外出的居家檢疫者。
手機定位行蹤 疑違反人權
「台灣是民主法治國家,任何措施都應該要有其法律授權基礎。」台灣人權促進會祕書長施逸翔表示,疫情雖然算某種特殊緊急狀況,就像戒嚴時期,政府有理由以較大的權力做一些措施,但用手機定位人民行蹤,已屬某種程度的國家監控,違反人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