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農耕奏效 全台黑鳶數量達新高840隻

 |2020.12.28
1320觀看次
字級
台灣猛禽研究會今年冬天對全台黑鳶數量進行調查,達到840隻創下新高,較2013年首次調查的272隻增加了3倍之多。圖/屏科大鳥類生態研究室提供
「黑鳶」俗稱老鷹,是2級保育動物,台灣猛禽研究會最新調查,今年數量達840隻,與2013年相較成長了3倍。圖/台灣猛禽研究會

【本報屏東訊】台灣猛禽研究會今年秋冬對全台黑鳶數量進行數量調查,來到新高840隻,較前一年的709隻增加131隻;較2013年的首次調查272隻增加有3倍之多。創新高數量讓鳥界振奮。

台灣的黑鳶(俗稱老鷹)數量,最早由「老鷹先生」沈振中在1992年開始調查,當時全台還不到200隻。台灣猛禽研究會自2013年起接手調查工作。

由於黑鳶在非繁殖季有群聚夜棲習性,且透過衛星追蹤也得知同一隻個體會在不同夜棲地間移動,因此調查選定同一天的傍晚,由各地志工到全台數十個夜棲地同時進行計數,就能掌握大致數量且不會重複計算。

不過,調查時仍可能會受到天氣影響,若能見度不佳就可能會低估,所以每年會調查兩次,以數量較多的為準。夜棲地調查不包含常見的日間覓食活動地點,例如基隆港、碧潭等地,這是因黑鳶黃昏時就會離開前往夜棲地聚集。今年9月、12月調查時,部分樣區天氣不佳,惟調查員仍能掌握族群狀況,成功完成計數。

依台灣猛禽研究會調查,2013年至2016年台灣黑鳶數量從272隻增加為626隻,2017年下滑至595隻,2018年583隻,2019年再增至709隻,今年又比去年增加131隻,以840隻創下自有調查以來的新高。

台灣猛禽研究會會員、屏東科技大學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研究助理林惠珊今天發布調查訊息。她表示,今年調查中最讓人驚訝的,就是新北市貢寮區12月的黑鳶夜棲數量達228隻,是單一樣區的新高紀錄,與9月的87 隻,以及前一年的104隻相較,多出百餘隻黑鳶。

林惠珊認為,這個現象的可能原因有2個,其一是近年來友善農業的推動,例如新北貢寮、金山的友善耕作,黑鳶可能因此受惠;另一可能是候鳥數量增加。

林惠珊說,從老鼠藥中毒後康復野放並進行衛星追蹤的黑鳶「小茄子」,已知台灣存在黑鳶的候鳥族群,但實際數量和比例仍然未知,是否可能今年因特殊原因導致候鳥數量忽然暴增還無法回答。

至於「小茄子」蹤影,目前仍在中國廣東省沿海,與屏東緯度接近的地方滯留,還沒回到台灣。對於今年南部的黑鳶總數跟去年相較沒有明顯成長,林惠珊表示,可能跟農藥及老鼠藥中毒風險仍高有關。

林惠珊說,雖然農委會2017年禁用濃度高的農藥「加保扶」及老鼠藥,但仍持續有黑鳶因「加保扶」中毒及農田毒死鳥類事件發生,很可能就是目前仍然合法的低濃度加保扶3%粒劑所造成;另外,各地農藥行仍可輕易購買屬於環保署管理的環境用老鼠藥,仍然是農田生態的一大隱憂。

林惠珊說,守護黑鳶不只是為了黑鳶族群的未來,更是為了台灣土地環境,將自然生態留給下一代。由台灣猛禽研究會、屏科大鳥類生態研究室及基隆鳥會共同制定的「2019年台灣黑鳶保育行動綱領」,目前已開放網路下載。對衛星追蹤、救傷行動、友善農耕推廣、環境用藥問題、開發議題、環境教育等均有著墨,期待更多人關注及響應。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