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河18萬公升垃圾 紅樹林受害

 |2020.12.22
2200觀看次
字級
淡水河垃圾順流而下,加上潮汐作用,卡在紅樹林自然保留區中,慘成「垃圾林」。圖/荒野保護協會提供

【本報新北訊】淡水河紅樹林自然保留區有許多水筆仔,與螃蟹、魚、蝦和水鳥構成豐富沼澤生態系。但據荒野保護協會調查,至少18萬公升的廢棄物在淡水河中,關渡大橋一帶為主要垃圾熱點,鄰近的紅樹林也慘成「垃圾林」,雖民間團體自發性清理,但有擅入保留區違法疑慮。對此林務局羅東林管處主任何家名表示,每年委外清運經費100萬元,平均一年清出50噸垃圾量,可依文資法前提,研議開放民間團體進入清理。

荒野保護協會日前公布首次淡水河流域河川廢棄物調查成果,針對主要242公里河岸統計,發現至少累積18萬1825公升的廢棄物,且主要堆積關渡、蘆洲、汐止河段,如以14公升垃圾袋計算,大約可裝滿1萬2988袋。

淡水河垃圾順流而下,加上潮汐作用,卡在紅樹林自然保留區中,慘成「垃圾林」。圖/荒野保護協會提供

據荒野保護協會公布的「淡水河流域垃圾分布熱點」,淡水河82%河岸少有垃圾堆積,但卻在9%、約22公里河段,累積整個流域約90%垃圾量,主要為破碎的塑膠袋、塑膠瓶罐與免洗餐具,並受潮汐影響,堆積於紅樹林根部或樹枝上。

新北市議員鄭宇恩日前也與林管處、荒野保護協會及當地環保義工等相關單位進行會勘,鄭宇恩表示,對於淡水河及紅樹林保留區清潔,不可能只靠公部門,應結合民間力量一起合作,並提供後續清運等協助。

荒野保護協會台北分會長游晨微表示,河川廢棄物數量十分龐大,極易遭受暴雨沖刷而進入海洋,絕對是海洋廢棄物的來源之一,期待政策面能加強垃圾減量,政府也可與民間NGO團體合作,共同清理河岸。

淡水河垃圾順流而下,加上潮汐作用,卡在紅樹林自然保留區中,慘成「垃圾林」。圖/荒野保護協會提供

另也有義工說,看到保留區有許多垃圾,甚至是死魚,十分震驚,平常會與同好邊划船邊清理紅樹林,不過由於是保留區,曾接過公文告知不得進入,只好低調清理,以免被罰。

高管處巡管隊長李俊儒表示,高管處主要負責淡水河域及沿岸清理,今年至11月底,已清出770噸垃圾量。林務局羅東林管處主任何家名則說,每年委外清運紅樹林垃圾經費100萬元,平均一年清出50噸垃圾,為了避免保留區生態被破壞,依文資法規定,需學術研究及教育性質才可開放進入,若民眾自發性清潔也樂觀其成,在依法前提下提出申請,可研議合作。

淡水河垃圾順流而下,加上潮汐作用,卡在紅樹林自然保留區中,慘成「垃圾林」。圖/荒野保護協會提供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