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夠少的人生

文╱阿布 |2020.12.15
1466觀看次
字級

文╱阿布

三十歲以後忽然發現食欲少了。以前明明才剛吃過早餐,十一點不到肚子就餓了。便當可以一次吃兩個。三十歲以前食欲像是一頭凶猛的獸,潛伏在體內隨時餓著,出其不意的竄出洞來覓食。

想起學生時代去吃一九九元吃到飽火鍋,是期末考完難得的奢侈。夾了滿尖盤的肉也等不及一片一片涮,乾脆嘩的全都倒進煮滾的火鍋裡。下了大量剛解凍肉片的火鍋安靜了一下,等到水滾起滿鍋混濁的浮渣,再將過熟的肉整塊的撈起大口塞進嘴巴。哪種肉都無所謂,消化後都是胺基酸。那是不追求美味的年代,隨時都餓著的青春期。

現在代謝慢了,點餐都只點小碗,午餐或宵夜有時兩顆便利商店的茶葉蛋就打發。吃飯也不為了飽,僅是為了不餓。當然,偶爾也會有嘴饞想大口吃肉的時候,但那畢竟不是日常。

自己開始有了工作收入以後,花錢反而變得更加謹慎了。考量的點已經不全然在價格,而是需要與否。與其半年換一個便宜的錢包,不如買一個質感更好、也更耐用的真皮皮夾,陪伴自己久一點。

皮夾也不再塞滿證件與卡片。不常用的信用卡都剪了,加上提款卡悠遊卡,證件也只留必要的。皮夾裡一次最多只放一千元,時常虛虛的空著,卻更能維持皮件原本的骨架,用了四年還像是新的,放在口袋裡經過無數次手的摩娑,皮面反而比剛買時更加溫潤。

開始發現衣服穿不太壞。這幾年雖陸續添購了一些,但四五年前買的衣服褲子依然還能穿。因為穿得夠久,曾經見證過幾件衣服的終末之時;那是從每一條縫線同時裂開、每個拉鍊差不多時間斷掉,天人五衰,衣物的自然死亡過程。

喜歡天然材質的衣服,素色布料。尤其是棉與麻,比起人造纖維穿在身上自有一種會呼吸般的透氣感,彷彿衣物也有自己的生命。夏季換洗衣物多些,冬天禦寒的就固定那幾件,最多加個圍巾,就足以抵擋亞熱帶偶爾的寒流,似乎也沒必要再費心買更多。

比起衣服,倒是鞋子淘汰得快一點,或許是養成了晨跑的習慣,也因為比以前走更多的路。過了三十歲還沒買車,一方面是上路不大會開,但更主要的原因可能是覺得沒有需要。住在北部,絕大多數的時候公車與捷運就已足夠,最多再加上雙腳,就能去很遠的地方。人最終能到多遠的地方去,一向與開什麼車關係不大。

工作之初曾從家裡運來一台十來歲的老一百西西摩托車,說是代步,最遠也不過騎去附近的家樂福而已。冬日多雨,機車還常因太久沒發動而壞了電池,最後索性把車再次運回老家,從此回歸無車之人。走路二十分鐘內都是城市裡可接受的距離,再遠就騎公共腳踏車或搭公車捷運。

速度慢了,但移動的途中有餘裕注意牆角蓬勃生長的苔蘚,或蹲下來逗弄路過的貓狗;天氣好的時候走路本身就是一種享受,一種目的,而非僅是到達某處的過程。等車的時間成為生活裡另一種難得的留白,可以出門前依心情在背包裡放進一本書,詩集或小說都好,讓自己抽離枯等煩躁,隨時進入安靜的閱讀。

智慧型手機對現代生活多少有其必要性,但即使是別人淘汰後的舊機子也很好用。那些過時的手機或許效能不如以往,螢幕也曾摔過,透著光看,成為美麗的冰裂紋。原本拿手機就不是為了追劇也不視訊,因此速度不必快,網路流量不需多,安裝的App 最多就那常用的十來個。

三十歲以後,擁有的東西漸漸多了,堆積在生活各處,卻開始懷念學生時代物質略顯不足但自由自在的日子。怎麼樣才能有一個足夠少的人生?

離文明愈遠,愈能明白人真正需要的東西,其實不多。登山縱走,才發現每個人一日所需,不過只是一個背包可容納的睡袋睡墊,帳篷爐具。出發前夕,與登山社的朋友一起準備伙食,蔬菜洗過,醃製的肉品用密封袋包好,白飯煮熟之後脫水風乾,蛋放在蛋盒裡,珍而重之的收進背包。到了山上紮營完畢,就著頭燈微弱的光線生火,在小煎鍋裡熱油炒菜,可能是經過一天的跋涉後身心已疲,這頓飯竟然比你吃過的任何高級餐廳還要美味。

三天之後回到登山口,背包輕了些,帶下山來的垃圾少許,外套與褲子上沾了草葉與乾掉的泥土,三天沒洗澡的凌亂頭髮油膩了一點。但下了山後,整個人好像有那麼一點微妙的不一樣。看過了山上的日出與夜裡的銀河,彷彿靈魂某些部分,變得比上山之前亮了一點。那是高解析度液晶螢幕上的景色,所沒辦法做到的事。

真正與山林共生之人──長程縱走的山友,或是部落裡的獵人,幾乎可以用最少的文明器具,在山裡生活很長一段時間。他們的登山鞋已經很舊了,煮食用的爐具鍋具也都陪伴他們很久,但總能用這些器材,在山裡走比我們遠很多的路,度過更多的夜晚。如果你有機會從他們的瞳孔裡看進去,會發現那裡面的靈魂是亮的,會發光。那是那麼多夜晚星星的累積,也是初春時太陽透過冰上折射的光。

柏油路的盡頭,藍寶堅尼跑車和舊福特在此都同樣毫無用處。山裡唯一能信賴的只有自己的雙腳,以及靠雙腳走出來的路。文明能帶我們去很多地方,但對於藏著真正的美麗之處,或多或少總有一段路是需要經過自己步行的。長時間負重步行之後留下的肌肉痠痛,像是一種證明,一種被支付的代價,或是一種報償。

然後最終連堆積的乳酸也會淡去。在山裡的日子像是另一個時空,時間的流動和構築世界的法則都與山下不同,人在山中會漸漸忘記人生是否真的那麼需要最新款的iPhone、四十吋平面電視、家庭劇院、或是三房兩廳近捷運的房子。我們平時為了擁有那些,而失去了一整座星空。

究竟擁有到怎麼樣的程度,才能稱之為足夠多呢?在物質文明裡的人好像很難回答這樣的提問;或許就是因為再怎樣也不夠,人類才有了突飛猛進的文明。而怎麼樣才能活得夠少呢?例如把欲念降至極低極低,耗用最少資源,占據地球上最少空間;我們能僅僅用一個生物所需的最低標準活下去嗎?或許這樣的問題也同樣不可能有答案。

但除了人類以外,對叢生的苔蘚、對台灣藍鵲、對樹杈上的鳥巢蕨來說,足夠與否根本不構成問題。它們按照刻印在基因裡的規律來完成生命,盡全力的活著,然後安靜的死。生與死對它們來說,本來就只是一束陽光,一窪水,或是一場冬季降下的大雪而已。如此輕易,如此安靜。幾乎抵得過人類全部的文明。♣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