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氣候變遷績效 台灣倒數第5

 |2020.12.09
2224觀看次
字級
台中空汙 氣候變遷績效指標公布,台灣排名第57。圖為台中空汙。圖/資料照片

【本報綜合報導】德國等多個非政府組織合作研究的「2021年氣候變遷績效指標」(CCPI 2021)7日公布,台灣在歐盟與57個國家中排名第57名,屬於後段班,比去年第59名進步2名,整體表現被歸類為「非常差」。

根據評估報告,前3名依然從缺,表現較好的是歐洲國家,第4至6名依序為瑞典、英國及丹麥。表現較差部分,美國敬陪末座,沙烏地阿拉伯倒數第2,倒數第3至第5依序為伊朗、加拿大和台灣。

環保署表示,國際間有不同氣候變遷評比,因資料統計、著重項目、評分方法與權重計算不同而出現差異;尊重各種評比結果,也會務實推動減碳工作。此份評比的溫室氣體排放量以「人均」計算,導致台灣、日本、南韓排名不佳,印度、中國大陸總排放量持續上升,排名反而較好,但要對抗氣候變遷應著重在減少排放總量。

環保署說,耶魯大學、哥倫比亞大學今年6月也公布環境績效指標評比,「氣候變遷」類別中,台灣在180國家地區當中名列第46名,在亞太區僅次於日本。

氣候政策進步 總排名27名

此次評比台灣在「再生能源」項目名次倒退,經濟部說,該評比引用2018年資料,當時遇到枯水期,水力發電減少9.7億度,太陽光電成長10.4億度,再生能源發電占比4.6%,與2017年持平;去年太陽光電、風力發電增加近15億度,再生能源占比增至5.6%,成效將展現於下次評比。

CCPI由非政府組織「德國觀察」、新氣候研究所及氣候行動網絡等合作研究,自2005年開始每年發表報告,依據4大指標評比,分別是溫室氣體排放(40%)、再生能源發展(20%)、 能源使用(20%)和氣候政策 (20%)。

台灣在溫室氣體排放和再生能源發展方面表現最糟,排名皆倒數第3,被評為非常差;能源使用倒數第7,也非常差。氣候政策則排名27。

整體而言,台灣總排名比去年稍進步,主要是專家評比的氣候政策大幅進步,從去年第40名躍升為第27名。氣候政策方面,台灣在國際氣候細項被評為中等,國內氣候被評為「差」,專家認為台灣訂出2030年相對於2005年減碳20%目標,與國際上強調2030年排放量較2010年減少50%以上的目標差異仍大。

台灣碳排政策 跟不上主流

德國看守協會發布一年一度氣候變遷績效指標,台灣倒數第5。學者認為,今年我國氣候政策項目提升不少,但主要是「相對」其他國家較佳,實質改善仍有限。環團則指出,各國都提出新版「國家自主決定貢獻」,尤其南韓一定會在壓力下被迫對準2050年碳中和目標,若台灣持續不動,明年可能會被大幅度「洗臉」。

環保署2015年呼應聯合國氣候峰會提出國家自主決定貢獻,承諾2030年溫室氣體排放量要比2005年減少20%。台大大氣科學系徐光蓉教授表示,當初巴黎協定提及國家自主決定貢獻應每5年修正加強,但台灣至今沒有調整,「這是有問題的,跟主流有滿大差距」,且今年南韓、日本都提出2050年淨零碳排,台灣還停留在2050年碳排減半。

台灣環境規畫協會理事長趙家緯表示,此次評比可看出立即行動的重要性,負責量化評比項目的學者已強調會檢視未來10年減碳、再生能源、節能等政策,是否符合巴黎協定要求的升溫低於兩度的減碳路徑,應藉此作為溫管法修法、國家自主決定貢獻加嚴、能源轉型目標至少延伸至2040年的動力。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