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談人分享如何將普賢十大願實踐於生活中。圖/人間社記者陳珮榮
青年專注地聆聽。圖/人間社記者陳珮榮
【人間社記者吳怡禎台北報導】國際佛光會中華佛光青年總團六日於台北道場國際會議廳,首次舉行「二○二○人間佛教閱讀研討會──青年經典論壇」,以《華嚴經普賢十大願》為題,探討將經典實踐於生活中;人間佛教讀書會總部執行長覺培法師勉勵一百六十位愛書人,經典其實不難,閱讀《星雲大師全集》便能發現佛法與生活息息相關,期待未來有更多青年來分享和散播美好訊息。
國際佛光會世界佛光青年總團天馬幹部古嘉琦、妙慧講師張雅閔、善財講師吳鴻明帶領經典導讀。
論壇則由善財講師熊哲群主持,邀請妙慧講師熊凡靚、張慧雯,以及白象幹部王志隆、林函蓉四位與談人,向大家分享普賢十大願與生命的聯結。
人間佛教閱讀研討會以往由法師,以及人間佛教讀書會帶領人分享,首度由佛光青年全場擔綱與談人、主持人。
探討華嚴
皆佛家富貴人
首先,張雅閔以《華嚴經》是佛教的三大經王之一破題,提及憨山大師曾說「不讀《楞嚴》,不知修心迷悟之關鍵;不讀《法華》,不知如來救世之苦心;不讀《華嚴》,不知佛家之富貴」,說明齊聚研討會的大家,都是佛家的富貴人。
古嘉琦解釋普賢十大願的前五願,包含「禮敬諸佛」、「稱讚如來」等,並以契理的公案故事讓大家輕鬆了解其功德利益,以及如何運用於生活中。
吳鴻明則以深入淺出的方式,為大家整理「請轉法輪」、「請佛住世」等後五願重點,提供簡單、清楚的說明。
王志隆分享,他承接佛光會會長時什麼都不會,第一次舉辦臘八粥活動時,學習普賢菩薩難行能行、難忍能忍的精神,順利圓滿任務;在協助會員處理家屬後事,他學習到臨終關懷,並以菩薩大無畏精神,克服對大體的恐懼。
「參加活動是一種修持,更可以修正自己。」林函蓉表示,因為特殊體質讓她從小深受惡夢纏身,後來透過定課修持逐漸改善,這個經驗讓她得知何為因緣果報,也感受到懺悔的功德;在德國總理向猶太人懺悔二戰屠殺的報導中,她明白「懺悔除了是認錯,更能受到尊重」。
禮敬諸佛
珍惜感恩眾緣
「隨喜功德就是保有正向的因緣。」張慧雯說,她曾在活動前不分青紅皂白否決他人,一句「不可能!」讓她意識到自己的衝動,可能會斷送與他人的好因緣;回想短期出家時慈容法師的開示中,她憶念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在剛創建佛光山時,所遇到的逆境與艱辛,便覺得她的煩惱也沒有這麼困難,並了解到每個念頭與決定,都是牽一髮動全身。
擔任團長、團務長、歌詠隊長時,熊凡靚因事事要求完美、不喜歡麻煩別人,深深體會「禮敬諸佛」的困難;在今年的線上國際佛光青年會議,一度因傲慢升起讓她差點錯過盛會,哥哥的一句話點醒她,便開始學習懺悔,「我在這場會議中,體悟到眾緣成就的可貴」,進而反省自己度量狹小。她說,每個人都要如「禮敬諸佛」一般,珍惜因緣和感恩周遭的人事物、常把別人放在心上。
人間佛教讀書會台灣區執行長鄧淑明分享,導讀人非常用心的準備,透過自己的方式歸納整理,為大眾化繁為簡,融入自身生活故事、傳遞正能量,並鼓勵大眾在會後更加深入經藏,於生活中實踐佛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