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灌失業潮 波及稻作產業鏈

 |2020.12.07
1135觀看次
字級

【本報綜合報導】繼桃竹苗地區二期稻作宣布停灌後,明年嘉南地區一期作也確定停灌休耕,農糧署雖祭出各項補貼措施,但靠農耕吃飯的人不只農民,代耕業、育苗場、賣農藥和肥料業者,乃至農會、青農都發出哀號,「停灌、休耕影響的比想像的大得多,氣候變遷的農業危機正要開始」。

桃竹苗地區停灌後,即將收成的二期作沒水可用,農民很尷尬,自己能找水源灌溉的,還能順利收成,但馬上要面臨明年一期作能否播種的難關;在灌區的農民只能配合停灌,但米價遭糧商打壓,已有農民發出不平之鳴。

貸款幾百萬買機器

沒田可耕

外界只看到農民受衝擊,盛產稻米的新竹縣湖口鄉農會總幹事周星江說,農會才首當其衝,風調雨順時,農會都出租倉庫幫政府收公糧、代農民烘穀等,一期稻作至少進帳上千萬元,這次停灌,農會少了一半以上收入,若明年一期作跟著休耕,衝擊會更大。

「那些幫農民代耕的、賣農藥和肥料的也很慘。」周星江說,湖口就有青農和大佃農花了幾百萬元買耕耘機或插秧機,大家多半都貸款,像他自己就耕十甲地,花二百三十五萬貸款買插秧機,分十年繳納本息,一沒田可耕,雖可領補助,但和收成不能比,還貸款的壓力也很大。

嘉義代耕業者賴榮說,他一期稻作代耕面積約一百公頃,平均收入數十萬元,停灌、休耕勢必影響收入,他已計畫到鄰近縣市代耕,多少補貼一點。

租地面積愈大愈慘

佃農哀歌

台南代耕業者盧聰智表示,他只有一台插秧機,往年一期作可代耕二百五十公頃,四個月收入一百多萬元,但停灌只補助十萬元,光是孩子的學校註冊費就要五萬多元,更別提其他開銷。

「只能褲帶勒緊一點。」盧聰智說,同業哀鴻遍野,想到其他縣市代耕恐怕也不容易,一方面要和在地代耕業者競爭,二是路途遙遠,成本效益差;他已計畫停灌期間接一些零工,日常開銷就節省度日,可憐的是一些年輕的代耕業者,農機才剛花幾百萬元買,貸款都才剛在繳,就面臨沒有收入的窘境。

周星江也說,除了這群人,租地耕作的佃農也是受災戶,租地面積愈大受害愈深,不論停灌或休耕,他們都很難有收成,政府的補助也不一定領得到,要他們怎麼過日子?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