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導】中國大陸官媒先前宣稱中國今年豐收,近日卻有印度官員表示,大陸當局三十年來首度向印進口大量稻米、穀物,印度政府為此感到高興,民間卻不滿。由於今年中印兩國,於西藏邊境地帶發生多起大規模武裝衝突,關係陷入前所未見的緊張。外界不禁猜測,當前中國社會是否面臨糧食危機?
據FX168財經報社報導,印度糧食官員一日表示,由於泰國、緬甸和越南的大米供應趨緊,印度政府開出大幅折扣價格後,中國已開始從印度進口大米,這是近三十年來的首次。據悉,中國過去一直避免從印度購買大米,理由是質量問題,加上目前中方與印度緊張關係未解。
疫情與蝗災 全球糧產恐減3成
《自由亞洲電台》分析,中國今年受到疫情與蝗災、洪水等多重破壞,稻穀產量大減,導致目前中國米糧在供應市場均已漲價。大陸政府雖未公布實際數字,但中國媒體推測,今年全球糧食產量降幅恐已達百分之三十。
印度稻米貿易官員指出,向來中國的稻米購買對象為泰國、越南、緬甸和巴基斯坦等國,今年剩餘的供應量有限,與印度價格相比,每噸報價至少高出三十美元。印度農業部門官員則透露,雙方簽下貿易合約,以離岸價(FOB)每噸三百美元價格出口十萬噸大米,合約總價為三千萬美元(約新台幣八億四千五百九十萬元),近期已經由海運送往中國。這也是中國三十年來首次向印度進口稻米。
山東大學的金融學者司令指出,大陸官媒先前宣稱中國今年豐收,但就從進口印度米的動作看來,政府顯然是在說謊。此外,印度民眾也對於政府低價出口糧食,感到不滿;據印度媒體報導,印度農民近期紛紛走上街頭以示抗議。
在中國從事糧食買賣的唐姓男子表示,近二十年,中國糧食和副食品的需求非常龐大,其中部分來自境外,「十年前,國家統計局的一個處長跟我說,中國的食品進口,食品對外依賴度,主副食需求合共大概百分之六十至六十五之間。我覺得現在可能會超過百分之七十。大米問題更加嚴重,因為現在大部分人種植水稻,沒錢可賺。」
唐男說:「中國向印度進口大米也是無奈之舉,因為中印邊界正持續衝突,未來幾年,中國糧食進口問題可能是一個全世界的大問題。中國從東南亞地區的糧食進口,數量必會成倍增加,對東南亞地區安全,物價穩定有巨大衝擊作用,東南亞地區由於中國大量購買,將導致糧食漲價。」
陸籲產需緊平衡 否則影響國安
另中國農業農村部日前表示,當前中國糧食產需仍將維持「緊平衡」態勢,而部分耕地被用於種植高收益經濟作物或其他用途,將影響國家糧食安全,要求確保糧食作物的耕作面積。
中國國務院的「意見」中明確耕地利用優先順序,首先,永久基本農田要保障稻穀、小麥、玉米三大穀物的種植面積;其次,一般耕地應主要用於糧食和棉、油、糖、蔬菜等農產品及飼草飼料生產;第三,在優先滿足糧食和食用農產品生產基礎上,適度用於非食用農產品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