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呈現漢傳、藏傳觀音的不同面相。圖╱胡蓬生
【本報苗栗訊】苗栗縣三義木雕館成立二十五年來,館內收藏近千件木雕文物,其中有許多是不同造型的觀音像,包括男相、女相都有,碰上今年病毒疫情肆虐全球,館方決定特別推出「觀音再現及宗教文物特展」,除了呈現漢傳、藏傳觀音的不同藝術欣賞角度,也期盼觀音菩薩「聞聲救苦」,保佑眾生平安喜樂。
苗栗縣文化觀光局邀葉貴玉博士策展,將在木雕館展至二十九日;展區分為台灣民間信仰的觀音、觀音造像賞析、漢傳觀音的救難團隊、藏傳佛教的變化觀音四大主題,共展出五十五件作品及觀音文物。
文觀局指出,台灣民間信仰中的觀音,無論是藏傳佛教或漢傳佛教,觀音都是信眾最多且流傳最廣的菩薩,台灣有很多觀音廟,以「觀音」為名的地方也不少,但許多人對觀音的稱呼並不一樣,即如觀世音菩薩、觀音菩薩、觀音佛祖、觀音大士或觀音媽等,造像及服飾也各有不同;佛教的觀音造像都以經典儀軌為根據,不同名稱就有不一樣的特徵,台灣民間信仰的觀音造像常超出儀軌,或集多種特徵於一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