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年網路初興,美國拍了一部電影「電子情書」,男女主角靠網路電郵互通魚雁,情節浪漫令人蕩氣迴腸。但在現實生活,垃圾信夢魘卻讓網友揮之不去。
一位退休外交官出國兩個月後返家,竟發現電子信箱塞進兩千多封郵件,百分之九十九是垃圾信,氣得向媒體投書痛斥垃圾電郵氾濫。不過,比起許多網友每月就會收到數千封,這位先生的「災情」只是小意思。
台灣地區垃圾信到底有多嚴重?以一家資訊公司的付費信箱為例,今年垃圾信件比率直逼九成,去年同期只有五成,成長速度十分驚人。
消基會最近調查也發現,網際網路使用者幾乎都會收到廣告郵件。每八小時收到三十到六十封者約占三分之一,三十封以下約四成,餘為六十封以上。
每天平均若收到一百封,一年高達三萬六千封。以全台一千四百六十六萬網友計算,一年就有五千多億封廣告電郵在網路傳布,足以讓消費者刪到手抽筋。
廣告電郵五花八門,情色、購物、理財、美容、行銷管理、科技電腦、教育、消費美食、時尚、旅遊運動、嗜好、生活指南、健康以及政治財經,名為瞄準目標的「子彈式行銷」,卻如亂槍打鳥,且暗藏詐騙陷阱。效果有限,苦惱無窮。
專家估計,台灣花在處理網路廣告信的代價,每年達四百多億台幣,業者首要服務功能已從大容量改為阻擋垃圾郵件。盼政府應盡速立法,有效管理網路電郵的氾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