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學之路.中國壁畫藝術展」在杭州展出,一名參觀者拿著手機拍下開化寺壁畫〈清涼圖〉。
圖╲中新社
【本報綜合報導】中國大陸山西高平開化寺壁畫是宋代壁畫的精品,透過數位技術,讓觀眾在千里之外也能領略風采,也揭示了它更多的神奇之處。專家學者認為,開化寺壁畫藝術價值不亞於〈清明上河圖〉。「絕學之路──中國壁畫藝術展」近日正在杭州浙江美術館展出,中國美術學院團隊展示了開化寺壁畫一比一掃描數據,並依此數據展開相關研究。
這項研究在二○一八年啟動,團隊帶頭人是中國美協壁畫藝委會副主任、中國美院博士生導師王讚,他說,開化寺原名「清涼寺」,位在大殿內的壁畫因此可稱〈清涼圖〉,大約在一○九六年繪製完成,是唐宋人物繪畫發展史上的高峰之作。
開化寺壁畫以「說法圖」為中心,四周輔以經變故事。東壁繪製四幅「華嚴經變說法圖」,西壁北壁首尾銜接,為「報恩經變相」。北壁東側所繪為觀音、觀世音菩薩法會等,西側為說法圖、鹿女因緣和提婆達多因緣。畫面整體布局謹嚴、人物眾多、設色淡雅,連續貫通,如一幅依壁徐徐展開的卷軸畫。
此前已有學者發現壁畫上的「郭發」留名,今年,王讚團隊在數位化測量時,驚見「王大然」的字樣,他們推測,郭、王等人就是〈清涼圖〉的作者。王讚表示,民間畫師在〈清涼圖〉上描繪宮廷生活,而同時代的宮廷畫師張擇端,則在〈清明上河圖〉中描繪民間生活,兩幅畫堪稱「絕代雙清」。
展覽同時展出了中國美院團隊對山西高平鐵佛寺、甘肅肅南金塔寺的數據採集研究成果,以及六十多件當代壁畫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