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導】繼原油、鐵礦石之後,中國大陸推出首個允許海外投資者直接參與的銅期貨合約,希望爭取國際訂價權,進一步推動人民幣國際化。
英國《金融時報》報導,上海即將推出一款以人民幣計價的銅期貨月度合約,於19日開始交易,該合約掛勾的銅將交割至位於中國的倉庫。這是中國首個直接提供海外投資者的銅交易產品。
近年中國先後在原油、鐵礦砂和其他大宗商品方面也推出類似舉措。
分析師表示,在對中國經濟至關重要的銅市場,這款新推出的期貨合約將幫助北京增強其對定價的影響力,並為擴大人民幣在全球金融體系中的使用提供助力。
銅是工業金屬,廣泛地應用在從家用電線到風力渦輪機等各種產品中,中國是主要買家。受中國從疫情復甦後的需求推動,16日銅價一度觸及每噸7179美元的2年高位。
但其他地區經濟狀況仍低迷,中國華泰證券旗下華泰金融美國公司的總經理左軍說:「中國不希望其經濟或市場受到國際市場的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