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台灣新年數鳥嘉年華」調查團隊分析度冬水鳥族群變動趨勢,發現二○一四年到二○一九年有十二種水鳥的數量明顯減少。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助理研究員林大利表示,水鳥減少的原因,可能和各類型溼地的面積縮減和棲地品質劣化有關,將再執行進一步的研究探討。
由一千零五十四名賞鳥者,共同推動的度冬水鳥公民科學「台灣新年數鳥嘉年華」,在今年年初完成一百七十六個樣區的鳥類調查。監測範圍涵蓋台澎金馬和東沙島,共記錄三百五十種,三十二萬三千九百七十九隻次的鳥類,合計二萬多筆調查資料將全面開放。
特生中心表示,分析結果發現,整個台灣的東方環頸鴴、青足鷸、磯鷸和長趾濱鷸的數量明顯減少,只有白冠雞的數量有所增加。
根據調查分析,狀況最嚴重的地區是重要的度冬水鳥熱點「蘭陽平原」,共有九種水鳥的數量顯著減少,包括赤頸鴨、磯鷸、小環頸鴴等;另外一處因外海常有大面積泥灘地的「彰化沿海」,則有蒙古鴴、鷹斑鷸、赤足鷸和三趾濱鷸的數量明顯減少。
特生中心表示,根據觀察得知,這些水鳥會使用沿海泥灘地、河口、水稻田、魚塭和埤塘等各種溼地環境,因此,維持各種溼地環境的面積和棲地品質,避免受到開發和汙染,都是未來保育遷徙水鳥的核心保育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