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俄羅斯總統普亭近日在雪梨亞太經合會高峰會期間,與亞太國家領袖舉行一連串會議,頻繁的外交活動,使澳洲一家報紙以引人注目的標題報導:「俄國人來了」。普亭則表達了一個略微不同的訊息:俄羅斯要長期留在亞洲。
普亭除了提出外交政策的保證外,同時與若干亞洲國家簽署多份新合約,這些新合約充分說明,俄羅斯擁有的兩大經濟主力:武器與能源。
普亭八日對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說:「俄羅斯與中國的關係最近到達最偉大的黎明時期。」去年俄羅斯與中國的雙邊貿易額約高達四百億美元,今年簽署的新雙邊貿易協定即達四十億美元。
普亭同時對胡錦濤保證,二○○八年三月的俄羅斯總統選舉之後,不論何人在俄羅斯掌權,「毫無疑問,在在未來幾年中,俄羅斯對中國的政策不會改變」。
普亭在會晤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與南韓總統盧武鉉時,也表達了相同的訊息。
在前往雪梨途中,普亭還出席了俄羅斯對印尼出售十億美元武器交易的簽字儀式;他也與澳洲簽署協定,每年向澳洲購買十億美元的鈾燃料。
陪同普亭抵澳訪問的「俄羅斯國營瓦斯公司」官員,也積極尋找新資源與新市場。該公司副董事長麥維德夫說:「我們想成為亞太地區最大的天然氣供應者,這並無任何秘密可言。」
俄羅斯官員與政情分析家指出,所有這些證據均顯示,莫斯科的外交政策已經明顯東移。
俄羅斯國會國際關係委員會主席柯薩契夫說:「一九九○年代時,很多俄羅斯人都有一種幻覺,認為俄羅斯與美國及歐洲保持密切關係,就可以解決所有問題。如今此種幻覺已經不復存在。」
柯薩契夫說:「以後不論何人擔任俄羅斯總統,都不可能改變普亭如今達成的戰略性決定:盡速積極發展俄羅斯與亞太地區國家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