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寺院生活 探索心靈廚房

人間社記者陳麗璇大樹報導 |2020.11.06
1776觀看次
字級
佛光山第三十一期青年寺院生活體驗營課程主題為「心靈廚房」。 圖╱佛光山叢林學院提供

【人間社記者陳麗璇大樹報導】「佛光山第三十一期青年寺院生活體驗營」於十月三十一日至十一月一日,在佛光山叢林學院拉開帷幕,三十一位十五至三十九歲青年參加。大部分來自普門寺及各分別院道場,其中大學、碩博士學歷為二十六人,有來自英國羅浮堡大學、國立台灣大學、中央大學、台灣師範大學、台北教育大學、佛光山佛光大學等。

此次課程主題為心靈廚房,禮請到旗山禪淨中心監寺慧專法師教授「珍珠瑪瑙下廚房」。另也禮請三好體育協會副祕書長慧功法師、李記實業有限公司總經理簡三評談「佛教與素食」,淨土文教基金會執行長慧知法師主講「般若心經的生活觀」,並安排學佛行儀、獻燈祈福、茶飯禪等課程。

做菜即修行 對境練心

「做菜和修行一樣,都是在細節中養成。」慧專法師表示,看似不經意的細節,比如火候的掌控都是料理成敗的關鍵,火大(脾氣大)容易把菜(自己)燒焦。唯有培養正確的學習態度,做菜與做人時才能有所成。法師強調:「火候,如修行者對境練心,與根塵相對,能外不著相,內不動心,此即真功夫。」課後,法師帶領學員分組典座,煮出自己配麵的醬汁,體會每道菜都需要有供養心烹飪。

在「素語人生」論壇中,由叢林學院女眾學部知竺法師主持,慧功法師與簡三評分享在佛門典座與素食工業的經驗。

在問答中,慧功法師分享如何從對做菜一竅不通,到最後能在每餐有好幾百人吃飯的雲居樓掌廚,這門行單讓他從廚房的日常中,體悟人生哲理,學習接受他人意見、放下我執,以慈悲心供眾。

原是股票分析師的簡三評,也對自己如何轉行投身素食行業侃侃而談。抱著一股為大眾提供優質素食的使命,在商場上遭遇挫折時,他找到變通方式,開發新契機;在成本的掌控下,提供高品質的產品給大眾。論壇最後,他也鼓勵更多年輕人加入素食產業,為發揚素食文化盡力。

邁向解脫道 破除我執

此外,慧知法師以輕鬆幽默的方式,解釋《般若心經》的「照見五蘊皆空」。他舉生活實例,讓學員們對於「空」有更深的認識,「自我意識是造成煩惱的關鍵,只要明白五蘊是空性的,破除我執就可以邁向解脫道」。法師在晚課獻燈祈福時表示,希望學員藉此因緣體驗寺院生活,感受佛光山的寧靜,把歡喜自在帶回家,學習觀世音,觀人、觀事皆自在。

剛從佛大佛教學系畢業的許妤甄說,被宣傳影片吸引而報名參加,對於這次的典座課程覺得收益良多,日後可以在生活中派上用場,希望未來可以繼續體驗佛門生活。

來自馬來西亞、就讀佛大蔬食系的鄭紹敏分享,本身對烹飪素食很有熱忱,論壇讓她更了解素食行業的發展,並希望未來能投身在素食餐飲業,也希望大學畢業後能報讀叢林學院深入佛法,把佛教和素食發揚光大。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