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新加坡「海峽時報」三日發表文章認為,隨著「中國製造」遭遇麻煩,世人開始把注意力轉向正在崛起的印度。當然,要說印度能取代中國,成為亞洲的製造中心似乎還為時過早。印度基礎設施建設,依然很薄弱,尤其是港口、運輸設施和電力供應。
海峽時報指出,最近美國玩具公司召回大批中國產玩具;英國玩具銷售商,也將兩種含鉛量過高的中國產玩具撤下架。「中國製造」遭遇挫折,人們開始把注意力轉向另一個正在崛起的印度。今年三月,印度的製造業出口達到八百億美元,占商品出口總額的百分之六十五以上。
這也使印度成為和巴西、泰國、馬來西亞一樣的製造業出口大國。工程電子和化學產品(包括藥品和制藥業)成為兩大重要的出口行業。在過去三年裡頭,印度的化學產品出口,以每年百分之十七的速度在增長。
海峽時報指出,作為亞洲的製造業中心,印度擁有幾大優勢。首先是國內的鋼鐵、鋁和水泥行業生產成本相對較低。此外,印度製造業的生產品質,和工程技術有了很大提高。廉價勞動力仍然是印度製造業的一個相對優勢。
報導認為,印度能取代中國,成為亞洲的製造中心,似乎還為時過早。因印度基礎設施建設很薄弱,尤其是港口、運輸設施和電力供應。此外,印度必須在國際市場上打出名聲、製造業還需要改進。如果能做到這些,那麼最近國際社會對「中國製造」的擔憂,無疑將為印度提供一個與中國競爭的絕好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