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陶趣──2020台灣國際陶藝雙年展

文/鶯歌陶瓷博物館 |2020.10.25
7435觀看次
字級
Noemi Iglesias╱西班牙╱〈愛到你〉入選 圖/鶯歌陶瓷博物館
金善愛╱韓國╱〈在台灣的每一天〉優選 圖/鶯歌陶瓷博物館
李如詩╱澳大利亞╱〈花譜〉優選 圖/鶯歌陶瓷博物館
王元德╱台灣╱〈惟心〉入選 圖/鶯歌陶瓷博物館
王元德╱台灣╱〈惟心〉入選 圖/鶯歌陶瓷博物館
王安佩╱台灣╱〈圓形‧原形 #6-扶持〉入選 圖/鶯歌陶瓷博物館
周光真╱美國╱〈褪色蔬果〉入選 圖/鶯歌陶瓷博物館
石山哲也╱日本〈天上天下唯我獨尊〉優選 圖/鶯歌陶瓷博物館
Javaria Ahmad╱巴基斯坦〈一點一滴‧日復一日〉入選 圖/鶯歌陶瓷博物館
Javaria Ahmad╱巴基斯坦〈一點一滴‧日復一日〉入選 圖/鶯歌陶瓷博物館
梁定國╱加拿大╱〈內在的眼淚〉入選 圖/鶯歌陶瓷博物館
Johnathan Hopp╱以色列╱〈數位輔助〉評審推薦獎 圖/鶯歌陶瓷博物館
姜少清╱中國大陸╱〈青白餘談〉銅獎 圖/鶯歌陶瓷博物館
Brad Taylor╱美國╱〈壓實的物質〉銀獎 圖/鶯歌陶瓷博物館
加藤直樹╱日本╱〈NWC 1904〉金獎 圖/鶯歌陶瓷博物館
Susan Beiner╱美國╱〈盛菊花〉首獎 圖/鶯歌陶瓷博物館

文/鶯歌陶瓷博物館

2004年起,「台灣國際陶藝雙年展」首度由陶博館向海外徵件,由於辦得十分成功,深獲國際陶藝界好評,使台灣成為世界陶藝創作的重要據點,與「義大利法恩札國際陶藝雙年展」、「日本美濃國際陶藝三年展」及「韓國京畿道國際陶瓷雙年展」,並列為全球四大陶藝盛會。今年「2020台灣國際陶藝雙年展」已邁入第8屆,來自全球五大洲、58個國家,從732件參賽作品中挑選出109件優秀之作。

從此次獲獎的作品,我們看見世界各地的陶藝家們無不使出渾身解數,從各式各樣的陶土原料、釉藥及燒成中,利用自身熟稔的技術,不管是傳統技法或多元媒材的應用,融合了各種的美學觀,透過這些作品,傳遞了許多對這瞬息萬變的世界所產生的問題及迴響。針對展覽,展場將109件得獎作品,依創作的技法、形制和概念,歸納出四類的主題面向:

體悟物象的美學哲思

創作者從自身內在向外探索。獲得首獎的作品〈盛菊花〉,是來自美國陶藝家Susan Beiner。此件作品取東方文人畫裡「菊」的幾何造形,象徵抵抗逆境的生命力。

細緻架構的美學線條

日本陶藝家加藤直樹的作品〈NWC 1904〉,創作者投入很長的時間將釉料調和,運用新舊技術創作,如拉坯、手捏技法,精準地將實心厚實的土塊向外延展、塑形、排列,以現代線條的細緻架構,展現陶瓷輕盈質感與脆弱性。

技術與材質的探索

銀獎作品〈壓實的物質〉,來自美國的陶藝家Brad Taylor,以泥土材料的原生力,體現材質與感官的極限。陶土經過高溫燒製後,留下的灰燼、烙印,立體與平面的形式轉移、組合,透過這些元素而成為陶瓷的獨創語言。

傳統與創新的辯證

傳統與創新,使藝術形式擦出了火花,彼此的融合產生了對話。銅獎作品〈青白餘談〉來自中國大陸的陶藝家姜少清,簡練靜謐,並展現出溫潤質感,賦予陶瓷當代性。

這次的陶藝雙年展,集結了國際上陶藝創作精英作品,作品琳瑯滿目,將給觀眾震撼的視覺饗宴,「2020台灣國際陶藝雙年展」,即將於陶博館展出,展期自11/20至明年。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