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米飯吃多會得糖尿病? 美研究:跟地緣有關係 |2020.10.06 語音朗讀 2925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圖說:美國糖尿病學會(ADA)旗下期刊《Diabetes Care》發表的一項發現,多吃白飯與2型糖尿病風險顯著增加有關。圖╱photoAc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近期,美國糖尿病學會(ADA)旗下期刊《Diabetes Care》發表的一項發現:多吃白飯與2型糖尿病風險顯著增加有關。不過先別急著「拒吃白飯」,因為這個風險還跟你的地緣有關係,也就是說,吃飯導致糖尿病的問題在歐美較為顯著,在亞洲則沒那麼嚴重。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白米飯確實是需要控制的高GI(升糖指數)食物,「白米飯導致糖尿病」的說法也真真假假流傳多年。這項分析納入了21個不同國家的13.2萬35-70歲成人,並且已經排除了研究開始時就患有糖尿病的人群。●白飯逾450g 風險增20%根據煮熟後的白飯份量,研究人員將受試者分為3組,平均每天吃白飯<150公克,150公克~<300公克,300公克~<450公克,以及≥450公克。在平均9.5年的隨訪中,共有6129人被新診斷為2型糖尿病。相較於每天吃白飯<150公克的人群,每天吃白飯≥450公克的人群2型糖尿病風險顯著增加20%。圖說:《Diabetes Care》發表關於糖尿病與白飯的關係研究。圖╱取自ADA官網●白飯跟糖尿病 亞洲關聯低然而,有意思的是,進一步細分地區後,這種風險增加程度並不同。中東、南美、北美、歐洲和非洲的綜合數據顯示,每天吃白米飯≥450克的人群,2型糖尿病風險增加41%,也不低;但到了亞洲,這種風險關聯就幾乎消失了。也就是說,亞洲白飯吃多吃少,糖尿病風險並沒有顯著差異。研究人員指出,這項研究的發現和此前在亞洲、歐洲和北美進行的部分研究的結果相似。從機制上來看,大量吃白飯也確實會導致餐後血糖升高,久而久之可能會引發代償性高胰島素血症,進而損耗胰島β細胞,導致糖尿病。總體來說,如果想要盡可能降低白米飯可能帶來的糖尿病風險,研究團隊建議:可以適當吃一些糙米,白米雖然口感更好,但糙米帶來的血糖負荷更小。同時,增加蛋白質、豆類等食材,搭配來吃可以緩衝米飯的升血糖效應。當然,除了在吃上做文章,研究團隊也強調,運動也不應忽視,減少肥胖對於降低糖尿病風險非常重要。圖說:根據研究,吃白飯罹患糖尿病風險跟地緣有關係。圖╱photoAc 前一篇文章 雙10連假 全台5大活動報你知 下一篇文章 綠蠵龜上岸產卵 海巡暖心守護 熱門新聞 01【時光重逢】 壺納鄉思,彩繪揚瓷 ——林振龍的陶藝人生2025.10.1702【大師身影】 曲歌繞梁:音樂家李叔同2025.10.1603佛光山線上佛學院 學子雲端精進2025.10.1604【浮世畫框】 藝術回歸生活喜悅2025.10.1605巴黎佛光人捐物資 關懷弱勢群體2025.10.1606社論--放下手機,重拾人生2025.10.1707雪梨佛光人 三代喜同堂2025.10.1608英文畢業門檻 陽明交大廢除2025.10.1609病假扣全勤獎金 勞長認不合理2025.10.1610從極地到珠峰 世界級地標郵局2025.10.16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總統交付APEC代表3任務藍準黨魁鄭麗文 首拜會立院黨團美關稅衝擊 傳產掀廠辦拋售潮海軍操演落幕 陸空演訓下旬登場台中會展中心首展 五金工具擔綱中科院輔力外骨骼系統 20公斤砲彈輕鬆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