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八課綱強調素養,升大學考題題幹愈來愈長。圖/資料照片
【本報台北訊】一○八課綱強調素養,升大學考題題幹愈來愈長。近年國文、社會科考題多次破萬字,物理、生物也常達四、五千字,單一題組題目甚至一頁。有大學教授指出,偏鄉學童較易出現閱讀障礙,題目太長不利偏鄉學童拿分,衝擊升學機會。
教育部指出,核心素養是指一個人為適應現在生活和面對未來挑戰,所應具備的知識、能力與態度。升學考題融入素養,花更多篇幅描述生活情境,最後才導出要問的知識。
投入偏鄉程式設計教育的成功大學資訊工程系教授蘇文鈺說,他看完與理解大學學測數理科題目後,已來不及計算。長題幹考題考的是一般的語言文字,也就是考學生的中文程度,而非科學與工程裡常用的符號。
學齡前缺演練 影響往後學習
蘇文鈺指出,多年來他帶的偏鄉學生看程式碼沒有問題,但因考題變長,發現學生有輕微文字閱讀障礙。他分析學童學語言過程,若在學齡前缺乏充足演練,會影響到接下來文字學習。不少偏鄉學生父母必須長時間工作,缺乏與孩子互動,不利養成閱讀能力。
一名補教物理教師也認為,大考自然科考題加長,考生讀完就沒空計算,不知道是考物理還是考國文。以指考物理為例,近兩年全卷都逾四千字,光閱讀就要花不少時間,考生恐寫不完。如要維持素養命題,建議考試時間由八十分鐘延長為九十分鐘較合理。
嘉義縣教育處課程督學、北門高中教師紀志聰不認為偏鄉生回答素養題能力較差,關鍵是第一線教師懂不懂新課綱素養意涵,以及能否帶學生練習素養題。就他觀察,至少五成教師還沒準備好。
紀志聰也說,升學考題涉及公平性,考試時間也有限,出題以選擇題為主,不一定適合融入素養。素養更適合結合開放式問答題,閱卷者可看出學生思考過程,「歷程比結果重要」才是素養的精神。
以下何者為真 其實最難回答
曾任大考中心主任的教育部次長劉孟奇表示,大考中心曾以學測題做過研究,最簡短題目如「以下何者為真」,其實最難回答,因該題四個選項囊括四種知識,學生要全懂才能答對。超過八百字的過長題目也不易答,文字太多會造成閱讀疲勞。
劉孟奇說,最適宜回答的題目是題幹界於三百到四百字的題目,且題幹提供資訊量適中、清楚,沒有在一小段融入太多資訊。大考中心命題也會朝此方向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