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衛院除研發疫苗,也善盡推廣科普教育的初衷,今年優先對偏鄉高中進行一系列的科普活動。圖/簡浩正
國衛院院長梁賡義(中)今上午受訪表示,DNA疫苗目前正進行臨床試驗前的動物試驗,希望徹底做好安全性評估研究,預計年底進入臨床一期試驗。圖/簡浩正
【本報台北訊】新冠病毒至今,除防疫管制外,世界各國都在研發疫苗。國內已有三家業者進入臨床一期階段,而選用「DNA疫苗」技術的國衛院也有新進展。國衛院今表示,目前該疫苗正在做動物試驗的安全性評估,預計年底可進行人臨床一期試驗。
國衛院自年初就開始研發疫苗,並於7月1日宣布以安特羅生技的DNA疫苗,作為後續疫苗開發主軸。國衛院院長梁賡義今上午受訪表示,DNA疫苗已經技轉給合作廠商,目前正進行臨床試驗前的動物試驗,希望徹底做好安全性評估研究,預計年底進入臨床一期試驗,明年第一季完成臨床二期試驗。
梁賡義說,疫苗研發一般來說臨床都是要做三期,但因應疫情發展,如以EUA緊急授權的話,其實政府也是說比照美國狀況,做完第二期成效不錯就可以開始生產使用,然後同時再完成第三期。
不過他也說到,新冠疫苗臨床第三期試驗,對國內來說是個挑戰,因為台灣疫情防堵做得相當好,目前發生率低,可能要跟國外合作才能完成第三期。
國衛院技轉中心主任蔡熙文表示,動物試驗是為了驗證安全性,若這一步驟處理嚴謹,後面的臨床試驗就可望能縮短時程,強調不能只是為了配合國外研發進度。如美國雖疫苗研發速度超前,但由於省略掉許多安全性評估一般所需的觀察期,因此出現部分可優先施打的醫護人員不願打第一批疫苗的情形。所以他希望在疫苗研發上,還是要嚴謹看待。
蔡熙文說,疫苗研發涉及國家法令、經費、實驗數據等要求,目前有些國家會將第一期第二期的人體臨床試驗合併一起做。目前一期臨床將優先尋找國內的健康受試者,相關醫院仍在尋找中,後續人體臨床的染病患者部分,由於國內患者較少,將從國外尋求合作。
國衛院除研發疫苗,也秉持善盡社會責任與推廣科普教育的初衷,今年也與國內葡萄王等五家企業合作,優先對偏鄉高中進行一系列的科普活動,今上午也舉行記者會說明。院長梁賡義表示,盼透過科普活動、研習營等讓科普教育向下紮根,也讓學生萌生對生技研究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