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不吃早餐 易罹心血管疾病

 |2020.09.07
1962觀看次
字級

【本報綜合報導】匆忙刷牙洗臉換衣服,路上買個蛋餅飲料到公司吃;早起泡麥片、切水果、煎顆蛋,悠閒地吃完早餐上班上學去。你是上述哪一種早餐人?還是根本不吃?要不要吃早餐,國內外一直存在不同論戰,不過國內專家普遍認同早餐要吃、且要吃得營養,不是「有吃就好」,吃的內容更重要。

略過早餐者

抽血顯示發炎

新光醫院營養師康舒詠表示,目前並沒有很明確定論「一定要吃早餐」,但根據美國心臟協會的研究指出,不吃早餐的人得到心血管疾病的風險較高。

另外,《美國臨床營養期刊》也曾做過一個小型研究,找來十七位參與者,執行不同的飲食模式。研究把參與者分為「略過早餐組」與「略過晚餐組」,但兩組吃進的熱量相同,營養組成也相同。抽血報告發現,「略過早餐組」的脂肪氧化程度較高,顯示身體有輕微的發炎,且會干擾胰島素和血糖的平衡,影響人體代謝機能的正常運作,增加罹患慢性病的風險。

而現在許多人為了減肥,會實行「一六八斷食法」,也就是一天之中有八個小時進食,十六個小時空腹,因而跳過早餐不吃。

但肥胖研究學會理事長蕭敦仁表示,睡眠的時候代謝減緩,僅需維持基礎代謝率,因此可以禁食很長一段時間。然而醒來後,肌肉從睡眠中的放鬆狀態開始緊縮、頭腦開始運轉,有些人早上甚至開始有大量勞動的工作,如果不吃早餐,身體就沒有能量。

油脂攝取不足

影響鈣質吸收

蕭敦仁說,通常醒來十分鐘後,原本儲備的肝醣便會用完,腎臟分泌腎上腺素喚醒脂肪組織,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供人體使用。在這個過程中,會出現手抖、冒汗的情形,也可能出現低血糖的狀況;若胃部長時間處於無食物可消化的情況,也可能造成胃酸分泌過多,容易導致胃炎、胃潰瘍。

蕭敦仁表示,早餐是「打破禁食」後的第一餐,從醫學角度來看,是給身體「是否缺能量」的訊號,若是攝取的營養素都非常均衡,身體才不會對單一營養素有缺乏的感覺,代謝會比較好。

至於該如何選擇均衡的早餐,蕭敦仁建議,碳水化合物占五成、油脂三成以及蛋白質兩成的比例是最好的。

他表示,有些人為了減肥,會減少油脂的攝取,但是身體荷爾蒙製造需要油脂,若是油脂攝取不足,反而造成荷爾蒙失調、女性經期紊亂。且油脂可以幫助許多脂溶性維生素吸收,例如維生素A和維生素D等,若是長期油脂攝取過少,可能反而造成鈣質吸收不足或免疫失調。

另外,早餐應優先選擇「原形」食物,碳水化合物最好選擇全穀類,不要選精緻澱粉,如白吐司、白饅頭、白飯。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