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羨慕詩人畫家的愛惜羽毛,肯予示人的作品,無不是在現實世界中有所感,在心靈世界中有所悟,再經過思維、布局。以純熟的技巧,作藝術化的呈現,希望把真善美慧帶入社會,並能使不同階層的讀者或觀眾,都產生共鳴。
漸凍人協會,要為病友李素蘭老師,輯印詩畫集,相信是弱勢中弱勢社團間的一大盛事。
素蘭的父母都在礦場工作,家住牡丹村。牡丹象徵富貴,但是牡丹村並沒有牡丹,卻出了一位「身為人師,行為典範」的姑娘。
十五歲,就離開家,到台北,開始她半工半讀的曲折求學歷程,一直到她考上師大國文研究所博士班,其艱辛可知。
真的是天妒英才,正在這個時候她病了,她矇矇懂懂到處求診,不知自己得的是什麼病,當她知道自己連病名也沒聽過的病時,跟其他病友一樣,經過天旋地轉的折磨。由她的詩作中,可體會她心中的轉化。
從萬念俱灰:
「一但生病了/什麼壯志 /什麼理想/那管你多麼義氣風發/任你多麼飛黃騰達 /都似水中泡沫化成陣陣漣漪了無蹤影。」
到久未晤面的好友來訪,感慨萬千:
「『嘆人生幾番離合,便成遲暮,最憶西窗共剪燭,/卻話巴山夜雨,不道祇暫時相聚。』/今天,好多年不見的朋友來看我。我一見到她,/便淚眼婆娑,泣不成聲,既感動又感慨。/感動著朋友的情,溫暖我的心 ;/感慨著時光流逝,再見面已不復當年的豪情壯志,風姿飛揚。在哭與笑間,漫不經心溜逝的/是我們共渡的歲月/挽留不了的是,我們曾有的/青春年少。」
到雖為病所苦,但已昇華至不以苦為苦:
「當肩膀傳來陣陣撕裂般的痛楚,/其實我心裡是喜悅的/當四肢接收冷冽空氣直打抖擻,/其實我心裏是感激的/痛楚及寒冷,讓我知道我還活著,/還可以享受生病的點點滴滴/當窗外天色一片灰藍,/沉鬱得叫人低下頭來時/我又該以什麼心情來自處呢?/想一個開,/你會發現失去的,並沒有想像中的多,得到的也不盡人意/聚聚散散的戲碼,在紅塵中一直重複著/亙古不變的悲歡哀樂/何不/伸指彈去滿天塵埃,扯雲朵拭亮太陽/明天又是陽光燦爛。」
及至安頓到安泰養護中心,她的房間,可以看到馬路。因此她寫:
「好想/好想/走出囚禁的軀體/看看熙攘人群/把窗子延伸成為路/讓視線到了雙腳難以到達的極遠處/雖然還是在四壁擁抱裏/但 /畢竟有一份開敞空闊的餘裕/覆蓋著我/滿足了。」
可以料想到,她已修得一片淨土,入世思想復生,念念為眾生,在黑暗裡,點一盞燈,溫暖孤獨的人。
(劉學慧/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