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下大道良皇宮的龍柱石雕、剪黏出自名家,展現廟宇建築與裝飾之美。圖╱鄭惠仁
【本報台南訊】位在台南中西區府前路與西門路口的下大道良皇宮,看似廟小,但廟內龍柱、剪黏、木雕可大有來頭,都出自名家之手,其中龍柱石雕為已故「石雕皇帝」張木成所鑿,已故剪黏大師洪順發的「洛花河」與「八仙鬧東海」則是鎮宮之寶。
良皇宮主祀保生大帝,原建於安南區北線尾,乾隆年間因大水沖沒,遷到早期小西門城內一帶,後經多次修建而為現今古色古香廟宇。
走進下大道良皇宮,映入眼簾的是兩根獅座龍柱,與一般廟宇是廟前左右各一尊石獅,右側公獅抱球,左側母獅抱子不同。獅座龍柱造型少見,出自已故匠師張木成之手,正殿小門彩繪保生大帝門徒三十六官將,是大道公廟的特色。
宮內有已故木雕大師蘇水欽作品「鑼鼓架」,及剪黏名師洪順發多幅作品,其中「洛花河」、「八仙鬧東海」為鎮宮之寶,來此參拜,可細細品味裝飾藝術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