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市林園區廣應里王公路「廣應廟」,可追溯到清朝乾隆五十二年,有二百三十三年歷史,是林園地方宗教信仰中心,香火鼎盛。廟裡奉祀的是「謝府王公」,據說是晉朝名將謝安。圖╱徐如宜
【本報高雄訊】高雄市林園區廣應里王公路「廣應廟」,可追溯到清朝乾隆五十二年,有二百三十三年歷史,是林園地方宗教信仰中心,香火鼎盛。廟裡奉祀的是「謝府王公」,據說是晉朝名將謝安。
廟方表示,林園人的祖先大都由福建漳州渡海來台,「謝府王公祖仔」是漳州移民來自原鄉的信仰。在乾隆五十二年,傳說有名唐山客來台路過此地,掛在番石榴樹上護身符「香火」忘了帶走,到夜裡就現出靈光,鄉民剛開始是以竹茅建立小祠奉祀,有求必應,香火慢慢興盛。
清朝道光二年,信眾想要辦祈安清醮做七頂輦轎,找不到合適材料。農曆十一月二十六日謝府王公誕辰,當地漁民在晚上突然看到海面光芒四射,開船前往看到有一塊直徑四尺、長三十三尺的大木。王公祖當晚又託夢給漁民,說這木頭是要捐給廟方製作輦轎之用。後來廟方委託唐山名家雕成七頂輦轎,木料竟然剛剛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