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龍也罹癌 7600萬年前深受骨癌所苦 |2020.08.04 語音朗讀 1484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尖角龍。圖/取自網路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當科學家於1989年首次在加拿大亞伯達省恐龍公園中挖掘到尖角龍的化石時,他們發現一隻嚴重畸形的小腿骨,以為是癒合性骨折,但研究人員最新檢測發現,恐龍小腿骨畸形是由骨肉瘤(Osteosarcoma)造成,而骨肉瘤是至今仍困擾著人類的侵襲性惡性骨癌。該篇研究論文3日發表於國際醫學期刊《刺胳針》上。路透報導,存在於7600至7700萬年前的尖角龍長約6公尺,以植物為食,擁有類似鸚鵡的喙狀嘴,生存於白堊紀時期,鼻子上方有個長角,脖子上的頸盾有兩個小尖角。多倫多安大略省皇家博物館的古生物學家、共同研究員伊凡斯(David Evans)說,「這隻特殊的尖角龍可能很脆弱,在死亡前深受癌症所苦。此項亮眼的研究顯示,無論某些恐龍看起來體型多大或多強壯,牠們也都受到今日在人類和其他動物身上所看到的疾病影響,包括癌症。恐龍看起來像是神獸,但牠們其實也是會遭受可怕傷害和疾病折磨的動物」。圖說:研究人員將患有骨肉瘤的恐龍化石,與同種恐龍的小腿骨化石進行比較。圖╱取自網路大多數腫瘤都生長在不易化石的軟組織中,因此化石紀錄鮮少有癌症證據。研究共同作者、安大略省麥可馬斯特大學病理學和分子醫學教授克勞瑟(Mark Crowther)說,骨肉瘤通常好發於快速生長的骨骼中,因此是兒童和青少年中最常見的骨性腫瘤。大概因為恐龍的生長速度極快,因此牠們也處於同樣風險中。克勞瑟表示,骨肉瘤會破壞骨骼,並可能擴散到其他組織。針對人類的治療方法包括化療和有時涉及截肢的手術。據報導,化石標本來自成年恐龍,患有晚期骨癌,但並非死於癌症。伊凡斯說,牠的屍體是在一片巨大的骨層上發現,裡面有數百隻尖角龍的屍體,顯示牠們是被洪水淹沒的一群動物。圖說:加拿大最新研究首次在恐龍化石中發現侵襲性惡性骨癌。圖╱取自網路 前一篇文章 阿公店水庫 46年來首度8月空庫排砂 下一篇文章 中高齡獨居猝逝 專家籲裝緊急救援系統 熱門新聞 01【生活課題】 建立無血緣家人關懷網2025.07.0302木衛一火山頻爆發 謎團解開了2025.07.0603拍戲受前輩啟發 體悟堅持2025.07.0104雲梯2025.07.0105母雞誤闖雞翅餐廳 動保組織搶救2025.07.0206佛光山體系首位選秀榜眼 張育豪獲悍將指名2025.07.0107如是說2025.07.0208【寶島紀事】家族情懷與地方文化──探訪林園古厝群(上)2025.07.01095根還是6根手指?2025.07.0110【詩】覺有情2025.07.02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星雲大師如是說】處事禪心【星雲大師如是說】人間佛教【星雲大師如是說】正信之美【星雲大師如是說】輪轉相繼【星雲大師如是說】有情的層次【星雲大師如是說】六忍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