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社記者覺智北斗報導】住彰化縣北斗鎮的謝吉松,每天早上七點就埋首在各大報中,不但是看報,他同時還圈選出要保留的各種資訊,隨後,仔細的剪下、貼好。從十來歲的少年時,到如今六十多歲,近五十年從不間斷的剪報,將五十年來全球發生的事務,分類歸檔,可說是歷史的典藏家。
從小謝吉松對大陸的壯麗河山,就有著一分嚮往,但礙於兩岸阻隔無法暢遊,所以他便轉而收集報紙上的有關大陸風土民情的報導,沒想到愈做愈有興趣,剪報一剪五十年,愈做愈有興趣,愈做愈專業。每天他最少要花兩個小時來看報、剪報、貼報,由原本只是單純的收集大陸的風土民情,慢慢擴大到文學、歷史、藝術、科學……等,內容涵蓋了世界金氏紀錄、人間摘奇、鄉土文學、掌故、民俗、古蹟、藝術家檔案資料等。
最讓他自豪的是,民國五十八年美國太空梭太陽神阿波羅十一號登陸月球,這件事舉世沸騰,但大家只想到在電視機前觀看實況轉播,謝吉松卻拿了二台相機,對準了螢光幕,留下了太空人阿姆斯壯登錄的珍貴鏡頭。這些照片於民國六十一年在台北展出時,造成很大的轟動,連中研院都承認他們沒有這些珍貴鏡頭,當年甚至還有中研院的院士曾開價三萬元,想買下這些資料,由此可知這些資料相當珍貴。
謝吉松還將每位藝術家的各種報導,詳細的分門別類,想找那位藝術家的報導,就可按圖索驥;所以他開玩笑說「我有一份藝術家的戶口謄本喔」!五十年來浸淫在剪報中,將報紙上的資料化繁為簡,分類保存,讓許多見過他剪報的人,莫不異口同聲稱讚他的耐心、細心及毅力。
曾任中央日報副刊主編的孫如陵,就對謝吉松說過:「你的剪報,比我們報社所剪的還完整!」比起許多政客經常在公開場合大聲疾呼要關心台灣本土文化問題,謝吉松自豪的表示,他是用剪刀、汗水來關懷台灣的人文、社會,因為從他的剪報,就可以看出他的成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