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研究指出,感染新冠病毒後患者體內的抗體在兩到三個月後開始下降。圖/財新網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根據最新公布的研究報告,罹患新冠病毒的病患痊癒後,可能會在數月內喪失讓他們避免再感染的免疫力。專家表示,這可能對於政府如何因應疫情產生「重大」影響。
倫敦國王學院(King's College London)研究人員領導的團隊率先進行此類研究,他們檢測超過90位新冠病毒(COVID-19)確診病患的抗體濃度,觀察濃度如何隨時間變化。
血液檢測顯示,即使僅呈現輕微症狀的患者,也對病毒產生一定程度的免疫反應。在實驗組中,60%患者在感染後數週,呈現「強大的」抗原抗體反應。
不過3個月後,僅16.7%維持高濃度的COVID-19中和抗體,而且有些患者的血液沒有檢測到抗體。
人體遭遇像是病毒等外在威脅時,會啟動細胞追蹤並消滅病原。如此一來,人體即產生稱之為抗體的蛋白質。這種蛋白質會設定針對人體正在對抗的特殊抗原發動攻擊,就像是一副鑰匙配一副特定的鎖。只要人體具備足夠的抗體,就能防止再感染,給與人體免疫力。不過這份研究報告顯示,免疫力並非理所當然的,而且可能不會持續超過數月,就如同流感等其他病毒的情況。
據財新網報導,上個月底來自中國大陸的研究也指出,感染新冠病毒後患者體內的抗體水平,兩到三個月後便開始下降。這為新冠患者免疫二次感染的設想以及尚在研發中的新冠疫苗應用前景蒙上陰影,但仍需進一步的研究才能有定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