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出現鼠疫 籲遵守3不3報

 |2020.07.08
1038觀看次
字級
發生在內蒙古自治區的鼠疫,土撥鼠是可能的感染源。圖╱取自維基

【本報綜合報導】在新冠病毒席捲全球的現在,引發中古世紀黑死病的鼠疫也再次現身,這一次出現在中國大陸內蒙古自治區,內蒙古自治區衛生健康委官方網站7日通報,內蒙古發現3個鼠疫疫點,1名確診病例確診為腺鼠疫。15名與病患密切接觸者已實施居家醫學隔離觀察。

據報導,內蒙古衛生健康委副主任伏瑞峰指出,5日凌晨,內蒙古衛生健康委接到巴彥淖爾市衛生健康委報告,烏拉特中旗收治的一比特患者被判定為腺鼠疫疑似病例,典型症狀為發燒,右側大腿腹股溝可觸及腫大淋巴結且有壓痛;5日下午,經內蒙古綜合疾控中心實驗室覆核,並結合臨床症狀和流行病學史,確診為腺鼠疫。

「接到報告後,內蒙古衛生健康委派出醫療專家、疾控專家趕赴烏拉特中旗,指導當地全力開展患者救治和疫情防控工作。」伏瑞峰說,已在3個疫點檢出鼠疫菌,其中1個疫點即為確診患者所在地烏拉特中旗溫更鎮。這個疫點在6月18日發現4隻自斃鼠,後判定為疫鼠。

鼠疫是鼠疫杆菌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傳染性强,人群普遍易感,是危害人類最嚴重的烈性傳染病之一,屬國際檢疫傳染病。依照臨床症狀又分為腺鼠疫、肺鼠疫、咽鼠疫和敗血性鼠疫,但共同的症狀都是發燒、打冷顫、頭痛、虛脫及白血球增多。

不同鼠疫傳染的途徑有所差別,腺鼠疫主要由被感染的跳蚤叮咬吸取人類血液,或是人類處理被感染動物(尤其是老鼠和家兔)或鼠疫感染者的屍體組織時,不慎接觸膿液而感染。肺鼠疫和咽鼠疫則藉空氣散播,人類因吸入帶有致病原的飛沫而感染。


圖說:鼠疫桿菌的電子顯微鏡成像。圖╱Rocky Mountain Laboratories

●15名接觸者 未有症狀

疫情發生後,烏拉特中旗緊急啟動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IV級應急回應和Ⅲ級防控預警。目前已對確診患者的15名密切接觸者全部實施居家醫學隔離觀察措施,同時對疫點進行消毒殺菌。目前疫區處理面積達3.6平方公里,密切接觸人員中均未出現異常症狀。

與此同時,巴彥淖爾市政府也發布三級警報,並且展開相關防疫措施。防疫專家也提醒大眾嚴格遵守「3不3報」:

3不:不捕獵疫源動物、不剝食疫源動物、不攜帶疫源動物及其產品出疫區

3報:發現生病或死亡旱獺(土撥鼠)及其他動物要報告、發現疑似鼠疫病人要報告、發現不明原因發高燒和急性死

在內蒙古發生鼠疫的消息傳回北京後,北京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副主任龐星火呼籲民眾不要太靠近野生動物,更不要吃野生動物,還有不要在草地上露營過夜。除此之外,她也提醒醫護人員好好熟悉鼠疫症狀,在問診時要確實掌握患者的旅遊史才能「正確且及時地診斷和處置」。

●腺鼠疫 黑死病病因

在內蒙古自治區發現的腺鼠疫,即是造成人類史上最致命流行病──黑死病(Black Death)的病因,這場發生在14世紀的流行病影響橫跨非洲、亞洲和歐洲,帶走了5,000萬條人命。


圖說:16世紀畫家老彼得·布勒哲爾的〈死亡的勝利〉,圖中描繪出黑死病對中古歐洲造成的傷害。圖╱Museo del Prado

從14世紀開始,鼠疫就一直存在。1665年,英國爆發倫敦大瘟疫(the Great Plague,當時造成1/5的倫敦人口死亡。在19世紀時,鼠疫在中國和印度爆發,導致超過1,200萬人死亡。

美國史丹佛健康照護感染科醫生卡皮高達(Shanti Kappagoda)說:「現在已經不像14世紀了,我們目前已經知道鼠疫如何傳播,也知道怎麼預防它。我們也能用有效的抗生素治療感染鼠疫的病患。」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