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走廊】 世界文明系列:鼓浪嶼 (6-3)鷺島的傳奇歷史

文╱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2020.06.26
2342觀看次
字級
廈門船塢:佚名攝於1870年代。1858年,英國商人在嘉禾路修建了廈門第一座西式乾船塢,並在第二年成立了廈門船塢公司,除修理大小船隻外,還製造小型拖船。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福州大樟溪上的瀑布。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虎溪岩:佚名攝於1880年代。萬石岩西南即虎溪岩,岩下有洞,洞前有流泉成溪,名「虎溪」,因此這裡稱為「虎溪岩」。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朱熹像:普賴斯攝於1897年。玉屏 山南面有白鹿洞,可上溯至唐代,明 代拓建。康熙四十四年(1704年)建 白鹿洞寺,乾隆年間又被拆毀,改建 白玉屏書院,道光年間又改回寺廟並 擴建,並在後堂內供奉朱熹。 朱熹是中國古代自孔孟之後的重要 哲學家和思想家,南宋紹興年間,朱 熹在泉州府任主簿,期間曾在廈門講 學。雖然朱熹只在此講學五年,卻培 養出很多人才,因此在他離開後廈門 人建塑像紀念他。2014年朱熹像在文 公書院重建。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無頭岩:普賴斯攝於1897年。如果 仔細觀察,照片中座人形岩石的「頭 部」是用磚頭人工壘成的。據說這座 岩石矗立在一名官員衙邸的附近,某 日官員通過附近的農民得知這座岩石 被稱作「無頭岩」,認為很不吉利, 因此命人用磚頭將缺失的頭部補齊, 就成了照片中的樣子。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萬石蓮寺前德壽橋:佚名攝於1880年代。乾隆時期的福建詩人黃日紀曾說 :「鷺江富名寺,萬石獨稱最。」這裡的「萬石」即萬石蓮寺,位於廈門東 郊獅山山腰,規模精緻小巧,處於萬石叢中,故名。進入山門前須經過一座 石橋,因石橋盡頭的一座巨石上有「德壽岩」的摩崖石刻,所以這座橋被稱 為「德壽橋」。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綠蔭下的寺院:普賴斯攝於1897年 。廈門島多奇石怪岩,多不勝數的名 勝古跡點綴其間,大多風景秀美,也 是駐廈外國人常去遊覽、野餐的地方 。照片中這座精緻的小廟,掩映在粗 壯的大樹下,寺後怪石嶙峋。 廟前停著幾頂滑杆,當是旅行者乘 坐的。此外,照片右下角可見攝影師 所攜帶的安放拍攝器材的箱子,那時 受攝影技術的限制,拍攝一張照片需 要準備很多東西。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關帝像:普賴斯攝於1897年。「桃 園三結義」、「千里走單騎」等關羽 在《三國演義》中的故事,幾乎每個 中國人都耳熟能詳,在民間,關羽也 逐漸演化為「忠義」的化身,被作為 「武財神」,中國各地都有祭拜。 早年華人下南洋只為「搏金」,出 發之前都會去關帝廟祭拜,不僅求保 佑人身平安,也求經商順利。廈門曾 有多座關帝廟,最有名的當屬關子內 的內武廟。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文╱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傳說很久以前,廈門島因為有白鷺棲息,所以稱為「鷺島」、「鷺嶼」。廈門在晉太康三年(282年)開始設郡以來,一直是中國東南沿海的海防要地。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為防倭寇,廈門開始修築城牆,永樂、正統、萬曆年間又多次擴建,城周四百二十五丈,連女牆高一丈九尺,設東啟明、西懷清、南洽德、北橫樞四門。清順治七年(1650年)鄭成功駐兵廈門,乾隆年間城牆又擴至周六百丈。直到1926年廈門填海擴城,方才拆除了大部分城牆。

和鼓浪嶼一樣,廈門島也屬花崗岩地質構造,島上多岩石,山體多呈渾圓形,奇石怪岩,其間名勝古跡多不勝數,如:鴻山和虎頭山之間的山坡上有座鴻山寺,始建於明萬曆年間,據說在雨季時這裡的大雨非常壯觀,是廈門八景之一的「紅山織雨」;獅山上一大勝景萬石蓮寺,始建於明代。附近還有廈門八大景之一「虎溪夜月」和小八景的「朝天笏」、「中岩玉笏」、「太平石笑」,景外景的「紫雲得路」、「高讀琴洞」等。

廈門港沙坡頭曾經還有一座地標性的巨石,上面刻著明代天啟年間入侵廈門的「紅毛」(荷蘭人)被擊退的事蹟,稱作「打石字」;五老峰下還有始建於唐代的南普陀寺,屢毀屢建,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施琅大將軍收復台灣後復建殿宇,增建大悲閣,闢為觀音菩薩道場,寺旁曾經是在中法戰爭中陣亡的清軍將士墓地。

在廈門成為開放口岸之前,美國歸正會的牧師雅卑理來到廈門傳教,經過教會和信徒六年的努力,於1848年建成了一座教堂,稱「新街堂」,是中國大陸第一座供華人做禮拜的基督教堂,被譽為「中華第一聖堂」。

1859年,天主教福建代牧區主教高居龍派人在今嘉禾路興建了天主教玫瑰聖母堂,這座教堂有兩座高大的鐘樓,非常壯觀。

離玫瑰聖母堂不遠的篔簹湖邊還有一座英國商人修建的船塢,為往來廈門港的商船提供修理服務,也可以製造小拖船,高聳的煙囪一度是廈門島的地標之一,這座船塢就是後來廈門造船廠的前身。

廈門船塢:佚名攝於1870年代。1858年,英國商人在嘉禾路修建了廈門第一座西式乾船塢,並在第二年成立了廈門船塢公司,除修理大小船隻外,還製造小型拖船。後經過不斷的擴建和改建,1900年以前這座船塢已經可以容納近百公尺長的船舶,而且還設有鍋爐廠、鑄鐵廠、木模廠等,常年雇傭200多名熟練工人。民國建立後船塢被政府贖回,歸海軍管轄,成為「海軍福建廈門船塢」,最終改造為廈門造船廠。

虎溪岩:佚名攝於1880年代。萬石岩西南即虎溪岩,岩下有洞,洞前有流泉成溪,名「虎溪」,因此這裡稱為「虎溪岩」。岩間自明代起建有寺,最初名為「東林寺」,屢毀屢建,清代時香火鼎盛。這裡是俯視廈門城的絕佳位置,特別是中秋賞月的理想場所,「虎溪夜月」也是廈門八景之一。

虎溪岩周圍巨石上多石刻,林爾嘉有詩曰:「幾度匡廬過虎溪,歸來還愛此山低,一登絕頂能觀海,不似雲深路易迷」。

朱熹像:普賴斯攝於1897年。玉屏山南面有白鹿洞,可上溯至唐代,明代拓建。康熙四十四年(1704年)建白鹿洞寺,乾隆年間又被拆毀,改建白玉屏書院,道光年間又改回寺廟並擴建,並在後堂內供奉朱熹。

朱熹是中國古代自孔孟之後的重要哲學家和思想家,南宋紹興年間,朱熹在泉州府任主簿,期間曾在廈門講學。雖然朱熹只在此講學五年,卻培養出很多人才,因此在他離開後廈門人建塑像紀念他。2014年朱熹像在文公書院重建。

關帝像:普賴斯攝於1897年。「桃園三結義」、「千里走單騎」等關羽在《三國演義》中的故事,幾乎每個中國人都耳熟能詳,在民間,關羽也逐漸演化為「忠義」的化身,被作為「武財神」,中國各地都有祭拜。

早年華人下南洋只為「搏金」,出發之前都會去關帝廟祭拜,不僅求保佑人身平安,也求經商順利。廈門曾有多座關帝廟,最有名的當屬關子內的內武廟。

綠蔭下的寺院:普賴斯攝於1897年。廈門島多奇石怪岩,多不勝數的名勝古跡點綴其間,大多風景秀美,也是駐廈外國人常去遊覽、野餐的地方。照片中這座精緻的小廟,掩映在粗壯的大樹下,寺後怪石嶙峋。

廟前停著幾頂滑杆,當是旅行者乘坐的。此外,照片右下角可見攝影師所攜帶的安放拍攝器材的箱子,那時受攝影技術的限制,拍攝一張照片需要準備很多東西。

萬石蓮寺前德壽橋:佚名攝於1880年代。乾隆時期的福建詩人黃日紀曾說:「鷺江富名寺,萬石獨稱最。」這裡的「萬石」即萬石蓮寺,位於廈門東郊獅山山腰,規模精緻小巧,處於萬石叢中,故名。進入山門前須經過一座石橋,因石橋盡頭的一座巨石上有「德壽岩」的摩崖石刻,所以這座橋被稱為「德壽橋」。

無頭岩:普賴斯攝於1897年。如果仔細觀察,照片中座人形岩石的「頭部」是用磚頭人工壘成的。據說這座岩石矗立在一名官員衙邸的附近,某日官員通過附近的農民得知這座岩石被稱作「無頭岩」,認為很不吉利,因此命人用磚頭將缺失的頭部補齊,就成了照片中的樣子。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