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端午 五瑞驅毒 百病除

文/林育安(國立宜蘭大學動物科學系副教授) |2020.06.25
2333觀看次
字級
今天是「端午節」,除了是東亞文化圈的傳統節日外,也是華人四大節日之一。圖/BOB
今天是「端午節」,除了是東亞文化圈的傳統節日外,也是華人四大節日之一。圖/BOB
今天是「端午節」,除了是東亞文化圈的傳統節日外,也是華人四大節日之一。圖/BOB

文/林育安(國立宜蘭大學動物科學系副教授)

今天是「端午節」,除了是東亞文化圈的傳統節日外,也是華人四大節日之一。「端午節」的「端」字,是「開端」的意思,意謂著「初始」,因此「端五」也就是「初五」。依據曆法,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五」也就漸漸的演變成為現在的「端午」了。關於「端午節」的由來,一般人比較知道的是為了弔唁紀念,投汨羅江自盡的戰國時期楚國的愛國詩人屈原。屈原投江自盡後,楚國百姓非常的悲痛,於是紛紛湧到汨羅江邊憑弔屈原,有些漁夫則搖駛著船隻,在江上來回尋找屈原的屍體。另外,也有一些人為了避免江中的魚蝦啃咬屈原的身體,於是想到了以樹葉包裹著飯,再以彩絲緊緊的纏繞並投入江中,並且也會倒些雄黃酒於江中,以藥暈江中的蛟龍水獸,希望牠們不要去啃咬屈原的身體。因此「端午節」又稱為「詩人節」,也因為有這些的作為方式,從此之後,就慢慢演變成為「端午節」有划龍舟競賽、吃粽子和喝雄黃酒的習俗。

「端午節」除了稱之為「詩人節」外,又稱為「五月節」、「午日節」、「五日節」、「端陽節」、「端日節」、以及「龍舟節」等。「端午節」這一天,除了吃粽子外,也會有人到傳統菜市場買些菖蒲、艾草之類的植物或是香囊回家,可能會有人百思不解,想要問這些東西有何用途呢?

藥草洗百病

早期「端午節」並不是因為要弔唁屈原,而是因為剛好屈原在此時投江自盡,人們為了弔唁紀念屈原,因此就將「端午節」和屈原的故事連結在一起。其實在古代,農曆五月五日稱為惡月惡日,是當時人們最忌諱的日子,由於在此時節正值初夏,是瘟疫流行的時候。所以,古時的農曆五月五日「端午節」,其實是夏季的一個送離五瘟神,驅除瘟疫的節日。因此,許多盛行於世的端午習俗,都是以具有驅瘟避疫的成分居多,其中「懸艾草、菖蒲或用於沐浴」,艾草和菖蒲是端午節各地常用的植物,人們會將艾草和菖蒲綁成一束,並掛在家門旁或屋簷下,或是沐浴時將艾草和菖蒲放入洗澡水中清洗身體,主要的用意是希望能夠避邪驅瘟和逢凶化吉。有些地方則以蘭草蒸煮於水中沐浴,用以避邪,稱為「洗百病」,因此端午節又有「沐蘭節」之稱。

薄劍斬千邪

除了使用艾草和菖蒲外,也會使用石榴花、蒜頭和龍船花等植物,而這五種植物稱之為「天中五瑞」或是「端午五瑞」。何謂「天中」呢?古人稱「五月五日午時」為「天中」,因此端午節又稱為「天中節」。「天中五瑞」中則以菖蒲為首,由於菖蒲的葉片細長似如劍,因此象徵為是驅除不祥的寶劍,將菖蒲插在門口或是屋簷下,認為具有避邪的效果,因此有「蒲劍斬千邪」之說。艾草則代表招百福的意思,認為將艾草插在門口則可以使人身體健康。石榴花和艾草都是婦女們在端午節時,用來插戴髮旁的飾物,以禳避邪氣。蒜頭則附於菖蒲之上並懸於門外,認為具有避邪驅瘟的效用。此外,人們也會將龍船花和菖蒲綁在一起,認為具有避邪除瘴的作用。

百毒月

香囊驅五毒

從上述所知,端午節時使用「天中五瑞」──艾草、菖蒲、石榴花、蒜頭和龍船花,主要的目的是為了驅凶避邪保平安。

菖蒲除了可以當作觀賞植物外、也可以作為藥草植物,菖蒲含有揮發性的油,主要的成分為細辛醚和酚類,因此具有易揮發的氣味,此揮發性的氣味具有驅蟲、安神、提神、紓壓的效用,因此也可以蒸餾菖蒲以萃取精油。

艾草除了是野菜植物外,也是藥草植物,有「百草之王」之稱。

石榴花具有石榴皮鹼和生物鹼,因此可以驅蟲、殺蟲和減少疾病的傳染。

蒜頭的主要成分為大蒜辣素,是由蒜頭中的蒜胺酸受大蒜的水解所產生的,具有殺菌的功用,並且蒜頭其氣味辛辣,具有驅蟲的效果。

龍船花具有芳香的氣味和揮發性的油,因此也具有驅蟲的效果。

這五種植物還有一些共同的特性,就是具有濃烈且易揮發的氣味,因此具有驅蟲和淨化空氣的作用。由於端午節正值初夏,天氣漸漸炎熱,多雨潮溼,蚊蟲、蒼蠅和病菌易孳生,傳染病很容易發生,此時蜈蚣、蛇、蠍、蟾蜍和壁虎等五毒甦醒,不安寧,因此古人稱五月為「惡月」外,又稱為「百毒月」。古人在當時就懂得利用「相生相剋」的原理,利用「天中五瑞」來驅五毒。

端午節的另一個習俗就是「佩香囊」,早期婦女在此時會以布,將其繡成一個很精緻的小包包,裡面會裝些具有芳香氣味的香草植物,例如白芷、丁香等,給自己或給小孩佩戴,除了避邪、驅除瘟疫外,亦可藉由其芬芳的氣味,驅離蚊蟲,防止被蚊蟲叮咬。

端午佳節到來,在此也看到先人睿智的智慧,在當時就懂得利用自然界的天然植物,以物克物的的原理,驅除蚊蟲、避邪和驅除瘟疫。在此也祝福讀者們「端午佳節快樂」。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