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年龍井藏廟宇 挖開見活蟾蜍 江俊亮 |2020.06.23 語音朗讀 2886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安福宮廟前一對雕有蝙蝠的紅色窗櫺,是舊廟遺存。圖╱記者江俊亮 「龍井」據傳有三百多年歷史。圖╱記者江俊亮 安福宮內的馬童,雕刻年代已不可考。圖╱記者江俊亮 【記者江俊亮嘉義報導】嘉義縣朴子市安福宮於一九七三年重建時,在中庭挖出一口埋沒數十年、據傳有三百多年歷史的古井,井壁石頭上,竟然有一隻活蟾蜍,令信眾嘖嘖稱奇。由於井水清涼,猶如甘露,因此每年端午節時,成為鄉親排隊汲取午時水的聖地。朴子安福宮主祀俗稱「池王爺」的池府千歲,也就是明末萬曆年間進士池然(字逢春)。相傳池然為官清正,調任福建漳州道台時,途中遇瘟神作祟,他為救生靈,智取瘟神,自服瘟藥而亡,奉玉帝敕封為「護國威武真君」。「池王爺」受封後,即託夢給漳州仕紳耆老,在預定時日於水井中現像,眾鄉紳目睹後,大感神蹟,於是號召民眾建廟,雕塑神像,爭相奉祀。原本由玉帝赦封為代天巡狩,後因威靈顯赫,加封為「總巡王」,後又再封「總制」。根據《安福宮沿革誌》記載,明未鄭成功反清復明失敗後,率兵將與閩南義民渡海來台,在南台灣屯墾,其中有安溪籍林姓先民隨奉「池府千歲」金身,落腳於今嘉義朴子,並取名「安溪厝」,以慰思鄉之苦。「池府千歲」原本鎮宅林家,保佑家境,由於相當靈驗,因此祈求者日增,香火鼎盛,於是信眾集資建竹屋廟宇,取名「安福宮」。清康熙間改為磚造,後經啟示,迎奉「李、朱、邢、范」四千歲尊神,合璧為「五府千歲」。暫代學校 收過3屆學子咸豐四年(一八五四年),廟宇損塌,經鄉民重修後,至同治間再予重建。日人領台後,開辦國民學校,安福宮因位於朴子國小對面,一八九八年朴子國小創校之初,師生都在安福宮內上課,因此前三屆畢業生都在廟內修完學業。一九二八年,安福宮因暴風雨受損,但因當時資源不足,加上日人鼓吹破除迷信,才改建成先前的小廟,而廟庭中的古井也遭埋沒。直到一九七三年,信徒組管理委員會重建,埋沒四十五年的古井,才在施工中重見天日。根據記載,當古井被掘出時,打開井口蓋驚現壁石上停有一隻活蟾蜍,令信徒嘖嘖稱奇,而且井水甘美,清涼不染,經池王爺神示命名「龍井」。禳疫除穢 井水撫慰人心當地耆老表示,早年醫藥不發達,信徒若有病痛,會向池王爺擲筊求「龍井水」飲用或洗淨,若獲允筊,病痛即可解除。因此當年重建時,耆老陳朝暾題聯廟柱:「安座仰神恩龍井清涵千歲澤,福星瞻聖跡牛溪光燦五王燈」;另有耆老陳炳興題對聯「安撫民生龍井回春除疫癘,福地神降鯤溟化月慶昇平」,可作為龍井水消災疫的佐證。由於安福宮中庭「龍井」水質清澈甘美,因此每逢端午節,都有許多鄉親排隊汲取午時水,據說井水有禳疫、除穢等功效,也應驗「午時水飲一嘴,卡好補藥吃三年」、「洗午時水,無肥亦水(漂亮)」等台灣俗諺。當地耆老表示,由於寺廟重建時,當時尚無文物保護觀念,許多珍貴的文物因而走進歷史,如今僅剩廟前一對雕有蝙蝠的窗櫺,以及廟內的馬童雕像,是舊廟留下來的,但雕刻年代已不可考。耆老指出,「龍井」被埋沒以前,原本位於廟庭,井上只安上兩道石板,供信徒彎身取水,但後來寺廟重建墊高,連帶龍井的高度也增加,如今井深高度約七公尺,就算各地乾旱缺水,龍井也不曾枯竭。 前一篇文章 南陽美術協會 16藝術家在佛館聯展 下一篇文章 東禪佛學院生活 探索自性般若 熱門新聞 01【詩】海天合抱的課題2025.04.2902傳證長老圓寂 弘法度眾利群生2025.04.3003【遊藝筆記】又見春光到楝花2025.04.2904【閃文集】獨立與愛情的象徵2025.04.2905退休之後2025.05.0106紐約佛教聯合會浴佛 佛光人共襄盛舉2025.04.3007新馬寺慶佛誕 2萬人誓行三好2025.05.0108世界密碼日 守護數位資產2025.05.0109【創作花園】居家環境大作戰2025.04.30108 方法有效 對治胃食道逆流2025.05.03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國家祈禱日 美國洛城跨宗教共祈和平清德寺三好青年羽球賽 以運動傳遞正念佛光會北區幹部心之旅 經驗傳承共同行佛佛光山適耕莊禪淨中心 新據點奠基洛城天主教區悼念教宗 西來寺出席彌撒 佛光山捐贈輪椅 大阪市府致謝 作者其他文章傳證長老圓寂 弘法度眾利群生小童軍義賣餅乾 支持寮國教育螢河鐵路南華好書義賣 所得捐偏鄉小學媽祖畫家曾良美 彩繪慈悲與莊嚴南華推生命教育 培育生死教育師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