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發威!疫情籠罩下北京市續查稅 補徵7.5億稅款

 |2020.06.22
1661觀看次
字級
大數據分析已逐漸主導大陸各地的稅務查核工作,容易篩選出稅務違規的企業。圖/unsplash

【記者張睿杰台北報導】疫情影響下,查稅工作沒有放鬆,北京市稅務局日前公佈,截至今年4月底,透過「大數據 + 一戶式」的管理模式,共查核1839戶納稅人,當中67.96%在收到風險提示後自行補繳稅款,相關金額達到人民幣1.72億(約新台幣7.5億)。安侯建業會計師事務所提醒在大陸的台商,要積極面對和管理稅務。

KPMG安侯建業聯合會計師事務所China Practice協理任之恒表示,掌握全面、準確又完整的資料,是稅局啟動大數據查稅模式的前提。隨著大陸「金稅三期」的徵管系統在運行上日趨完善,大數據分析已逐漸主導大陸各地的稅務查核工作。在大數據監管的策略下,稅務機關通過真實性、完整性及合理性三大面向,推展稅務的稽查網絡。

她補充,「一戶式管理」就是將企業在稅務、財務、發票、稅負、不動產及公司登記等環節的資訊以「一戶一冊」的原則歸納,當中包括跨部門如工商及公安部門訊息共享,達到全方位掌握企業訊息的效果,辨識出納稅申報、出口退稅等加強監管環節,這種新模式將使稅務機關更為容易篩選出企業的稅務違規風險。


圖說:安侯建業會計師劉中惠提醒,科技時代來臨,台商要更積極管理稅務問題。圖/安侯建業會計師事務所提供

KPMG安侯建業聯合會計師事務所China Practice執業會計師劉中惠解釋,大陸稅局以往多以單一議題為導向進行排查,雖有所獲但效率有限,因為現場查核常因資源所限而流於表面。疫情期間,稅務人員順應「非接觸式辦事」的原則,促使作業執行從現場查核改為案頭分析的模式,反而較能看到企業全貌。

當稅務機關查核手法正在改變,當稅務機關比企業本身還了解自己,這已經不是超前部屬,企業該問問自己準備好了嗎?

KPMG安侯建業聯合會計師事務所China Practice執業會計師劉中惠建議,大陸台商應跳脫消極應對稅局的處理模式,在稅務治理上化被動為主動,積極結合資訊科技,有效治理租稅成本。換言之,稅務風險評估不再是公司準備上市或股權轉讓前才進行的專案,而是一種日常的自我管理。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