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白居易的〈琵琶行〉,傳神地以文字形容聲音;董陽孜此次的創作主題,乃是以書法表現音樂性。從《心弦,無聲之音》中,可以看到董陽孜如何運用字的結構與版位的安排,於作品畫面上鋪陳出不同的節奏。好比〈蛟龍得水,而神可立也〉與〈鑄山煮海〉,雄渾飽滿,如大鼓隆隆;而〈前赤壁賦〉擷選的七十一字,環環相連而疏密有致,如小鼓快慢有序,卻又不失磅礡。不同的節奏、氣勢,構成每幅作品特殊的旋律感。
繼《有情世界》挑戰書法的空間感,與《沉墨似金》探索書法的裝飾性,書法家董陽孜此次挑戰書法文字的音樂性,運用字體結構與版位安排,呈現文字的節奏,集結創作成《心弦,無聲之音──董陽孜作品集》,希望讀者在欣賞作品時,也能映照出自身內心旋律。
董陽孜認為不僅只有傳統國樂方能與書法搭配,本身更偏愛古典音樂的董陽孜,習慣於創作時聆聽莫札特與貝多芬等,因此在揮毫書寫時,音符與節奏便自然融入作品中,躍然紙上,呈現豐富的律動感。董陽孜希望她的書法不只帶出文字的音樂性,也能觸動觀者心弦。「用心讀,就會有聲音!」董陽孜希望讀者也能領略文字動人之處,「我以書法試著歸納出文字的音樂性,但還是需要讀者自行品味、欣賞,這次的作品可說是『音』人而異,希望讀者與文字產生更深層的交流。」
■董陽孜作品展
自10月6日至11月4日於誠品信義店6樓展出,作品集裡的十二幅字將以六呎乘以二十五呎的原尺寸,於現場展示。
■書法藝術跨界系列講座
時間:展期間周六、日2:30pm-4:30pm
地點:誠品信義店(松高路11號)6樓視聽室
10/13 (六) 聽見心弦:閱讀書法中的音樂/楊照(作家,《新新聞》周報副社長)
10/14 (日) 氣與象:從相關的藝術理論看書法/柯慶明(台灣大學台灣研究所所長)
10/20 (六) 書法的音樂美學/趙琴(台大美育系列講座教授、資深音樂傳播學者)
10/21 (日) 緣境起情,因情作境──談崑曲中的「情」與「勢」/王璦玲(中研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研究員兼副所長)
10/27 (六) 方言裏的韻致/亮軒(作家)、鍾永豐、陳恆嘉
10/28 (日) 耳視目聽:書法、南管的邂逅/王心心(心心南管樂坊藝術總監)v.s 梅少文(資深廣播人)
11/03 (六) 某種頻率的相遇/央金拉姆(自由音樂人)、林少英(音樂創作者)、李守信(打擊樂人)
11/04 (日) 音樂造形之美/劉岠渭(樂賞音樂教育基金會執行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