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遼寧省萬佛堂石窟始建於北魏年間(圖╱新華社),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歷史,是大陸東北地區年代最早、規模最大的石窟群,被譽為「中國北方石窟造像藝術寶庫」。
【本報綜合報導】中國大陸遼寧省萬佛堂石窟始建於北魏年間,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歷史,是大陸東北地區年代最早、規模最大的石窟群,被譽為「中國北方石窟造像藝術寶庫」。但因自然風化與年久失修,大部分石窟已經損毀,現存石窟多為明嘉靖年間重修而成。景區內有二十餘座石窟、四百三十多尊佛像,生動的造像刀法勁健,刻工精湛,可謂石窟珍品。
萬佛堂石窟擁有秀麗的自然奇觀,鑿於懸崖峭壁的石窟下,鄰近雄渾大凌河水,景致宜人。河岸旁的田野常有羊群點綴,是遼西地區獨有韻味的旅遊景觀。
萬佛堂石窟分為東西兩區,西區建於北魏太和二十三年,平東將軍營州刺史元景為黃帝祈福開鑿,區域現存九窟,分上下兩層,其中上層有三個小窟,下層有六個大窟,另有部分壁龕;東區是北魏景明三年時,尉喻契丹使韓貞聯合駐地官兵開鑿,現存七窟,造像多因風化無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