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社記者觀珣綜合外電報導】一千五百年前,佛教禪宗初祖達摩大師從廣州來到南京(古稱建康),與梁武帝話不投契,折一葉蘆葦渡過長江,到江蘇省浦口定山寺面壁修行,這段千餘年歷史公案散見於南京方志,如今獲得有力物證。
近期,南京市博物館一支考古隊在浦口大頂山獅子峰考古時,發掘出梁武帝興建的定山寺遺址,及達摩「一葦渡江碑」。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晚唐詩人杜牧的詩句,描述南朝時期南京佛寺林立的盛況。在眾多道場中,浦口定山寺因由梁武帝敕建,又有達摩大師駐錫過而聞名於世。這座當年的古剎消失在大頂山獅子峰下,直到南京市博物館考古隊的進駐,才重見天日。
考古工地位於山峰下一個山坳裡,目前在已開挖的探溝中,發現大量房基、水井、柱礎及散落的磚石、筒瓦。
在考古工地後一片竹林裡,達摩「一葦渡江碑」已被一個大玻璃罩罩住。
這塊達摩畫像石碑是明代弘治四年(西元一四九一年)所刻,碑上的達摩絡腮圓眼,拱手立在渡江蘆葦上。
畫像左側篆刻著「大明弘治四年辛亥歲三月季春定山釋子八十翁…」的文字,負責主持定山寺重建的智光法師說,石碑是明代(一四九一年)八十歲的臨濟宗三十二世傳人手繪。
智光法師表示,在「梁史」和浦口地方誌書,都曾記載達摩在定山寺定居的事蹟。此次南京市博物館考古隊挖掘出定山寺遺址,加上這塊明代石刻的印證,可以確認當地就是一千五百年前達摩大師的駐錫地。
定山寺有一千五百多年歷史,西元五○三年,梁武帝為高僧法定建伽藍於六合山獅子峰下,敕名「定山寺」,六合山也更名「定山」。定山寺歷經多次的毀建,不只是我國佛教聖地,也吸引來自印度、日本的僧侶慕名朝山。
在一九五四年,定山寺又毀於山洪暴發,經此次考古發掘,當地已投資五千萬元人民幣,要重建定山寺千年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