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暖化危機頻繁發生的巨浪,到二十一世紀結束前,可能侵蝕澳洲、太平洋與南美洲的海岸線。圖╱法新社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最新研究發現,全球暖化恐在未來八十年於南冰洋引發更龐大且頻繁的巨浪,到二十一世紀結束前,澳洲、太平洋與南美洲的海岸線都可能遭侵蝕受損。
《南華早報》報導,科學家通報在南冰洋的怪獸級巨浪已可達八層樓高,隨氣候變遷還可能變得更巨大、更頻繁。紐西蘭海軍一千九百噸級巡邏艦「奧塔戈號」(Otago)二○一七年遇上二十多公尺高的巨浪,差點翻船;二○一八年,紐西蘭坎貝爾島外海的浮標在一場大風暴裡測得二十三點八公尺高的巨浪,締造南半球巨浪的新紀錄。
隨著南半球邁入深冬,這些巨浪變得更狂暴,平均都在五公尺以上,超過十公尺更是家常便飯,有時甚至可能達二十五公尺,相當於十六部轎車相疊的高度。
紐西蘭海軍另一艘與奧塔戈同型軍艦「威靈頓號」二○一四年在駛往次南極島嶼中途,就因十四公尺高的巨浪被迫返航,有畫面拍到艦首破浪航行之際一度被巨浪整個淹沒。墨爾本大學的最新研究報告發現,若不遏止全球碳排,大洋地區的巨浪頻率與規模最多會增至百分之十。反之,若能做到減少碳排與對化石燃料的依賴,這些異常巨浪的增幅就會顯著降低。
氣候危機 影響生物存續
另一方面,日本《讀賣新聞》報導,日本政府內閣會議十二日決定二○二○年版「環境、循環型社會(循環經濟)、生物多樣性白皮書」(環境白皮書),用比過去更強烈的文字形容全球正面臨環境現況指出,並非只是單純的「氣候變遷」,而是會影響所有生物存續的「氣候危機」,呼籲各界強化相關對策。
白皮書指出,全球從一九九八年到二○一七年的二十年間,跟氣候相關災害造成的損害金額達二兆二千四百五十億美元(約新台幣六十六兆六千零三十五億元),相較一九九八年前二十年間,成長了約二點五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