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總會長趙怡十日在惠中寺「未來與希望」講座(圖╱惠中寺提供),主講「七十才開始」,分享一生經歷及人生下半場「散」的智慧。
【人間社記者趙志霞台中報導】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總會長趙怡十日在惠中寺「未來與希望」講座,主講「七十才開始」,分享一生經歷及人生下半場「散」的智慧。
趙怡表示,走過悠悠七十歲月,一路有許多風雨波折、起伏跌宕的教訓和啟發。回首年輕時以「樂觀進取」為座右銘,努力不被險惡世道所擊倒;中老年後接近佛法,發現「慈悲喜捨」才是快樂的泉源。兩年來親沐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的身教、言教,參與佛光會的善行義舉,他覺得人生七十才正開始。
「人生前三十年是『聚』,以聚斂攘利為能事;下半生是『散』,把個人所擁有的知識、經驗、愛心散播給別人。」趙怡引述作家王鼎鈞的話指出,這一生最大的福報,是在曾任佛光大學校長的故長兄趙寧引領下親近人間佛教,母親、兄弟及全家人都皈依星雲大師座下,同霑法喜。
「與佛光山結緣,充滿許多驚喜。」趙怡表示,第一次與佛相遇在一九六六年佛光山開山初期,因車禍化險為夷,事後母親帶一家上山禮佛;多年後,他在美國洛杉磯擔任哈仙達崗華人協會副會長,時逢西來寺籌備建寺,積極與在地居民溝通,化解紛爭;一九八五年,故長兄趙寧巧遇巡視西來寺的大師,數日後兄弟三人相偕探望大師,並跪拜膝下成三寶弟子。
趙怡在二○一九年擔任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總會長,正式進入佛光會門牆。他表示,退休年齡正是人生經驗最豐富的時候,秉持退而不休的精神,深入佛光會務,覺察世間苦人多,要多行「三好」、扶助弱勢、廣度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