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墾丁後灣京棧大飯店十二年前有條件通過環評,整地過程造成數千隻陸蟹死亡,學者調查發現當地為陸蟹熱點,環團抗議開發,被喻為「小螃蟹對抗大財團」。為避開陸蟹棲地,兩年前屏東縣府促成全國首次生態保育「以地易地」,開發案重現曙光。昨環評專案小組審查卡關,委員要求以生態旅館方式規畫,確保有助環境。
京城集團耗資十五億元在後灣開發京棧大飯店,二○○八年通過環評,後來發現當地為陸蟹棲息熱點,開發案遭抗議因而停擺。二○一八年縣府、墾管處以海生館一點九公頃的臨時停車場用地,和京棧大飯店交換原訂開發的二點五公頃私有地,目前還在進行土地交換作業。此案三月首度進入環評專案小組初審,因生態調查、減汙配套不足遭打回票。
昨專案小組第二度審查,墾管處說,飯店開發基地很多陸蟹,在墾丁國家公園名列生態多樣性第三名,與開發單位協商以地易地,才能「走到這裡」,希望建立生態、開發兩相平衡的典範。
環評委員張學文指出,以地易地是希望幫助生態,若換地後打造人為、鋼筋水泥環境沒有意義。會議主席李培芬提醒,飯店應取得綠建築、綠色旅館標章,並加強陸蟹監測。京棧大飯店承諾,不只要保護陸蟹,將會打造生態旅館,申請相關標章。
閉門會議上,委員認為須評估以生態旅館形式規畫,補充空氣汙染、溫室氣體減量、雨水回收等方案,送件補正再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