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鼓、跑跳擾鄰 振動管制法擬重啟

 |2020.05.11
1611觀看次
字級

【本報台北訊】噪音、振動嚴重影響居家安寧,環保署三十七年前實施噪音管制法,原擬再祭出《振動管制法》,但送立院擱置七年後,行政院撤回草案沉寂至今。不少民眾面對近鄰跑跳、等打擾,只能以《社會秩序維護法》處理,但隨著社區大樓漸多,「頭頂」上近鄰聲響愈顯常見,環保署近期有意重啟《振動管制法》的討論。

台北市陳小姐說,家裡樓下兩年前搬來一間爵士鼓家教班,天天打鼓到晚上十時,家裡總感到明顯振動,加裝隔音設施也沒用,報警也頂多安靜一兩天就故態復萌,她不堪長期身心俱疲,最後只好花錢在外租房,以求安寧。

另一位彭小姐家裡樓上小孩每天跑跳,不時有玩具車滾動、掉落的聲音,甚至吵到深夜十二時,抗議多次也不聽,令她相當崩潰。

環保署統計,近三年有一百八十七件振動陳情,其中六十五件營建工程為最多,其次為五十八件跑跳等行為。很多社區型的近鄰噪音,民眾礙於敦親睦鄰,未特別提出陳情,實際居家安寧受擾恐不只檯面上陳情數字。

環保署三十二年前研擬《振動管制法》草案,明定可畫設振動管制區,在管制區內的工廠、營業場所、營建工程等設施不得超過振動管制標準;道路、鐵路交通引起的振動若超標,主管機關也應採取防治措施。

環保署空保處長蔡孟裕表示,跑跳、打球等不連續的聲音,民眾可報警以社維法處理;若是公共工程施工、鄰居抽水馬達運作等連續性聲音,就可依《噪音管制法》開罰。

寧靜敏感地區 日本訂定標準

我國《振動管制法》草案提出超過三十二年,至今沒有具體進度,相較鄰國日本,四十多年前就納管振動來源,在住宅區、醫院、學校等寧靜敏感地區畫設振動管制區,管制區內的工廠、事業場所若振動超過管制標準,且未限期改善,可處以一年以下徒刑併科五十萬日圓以下罰金;南韓則根據不同地區性質及時段,設定不同的振動排放標準,違規最高可罰兩百萬韓元。

南韓十多年前將噪音和振動設在同一套母法管制,工廠、營業場所在不同地區、不同時段的振動排放標準都不同,住宅區、保護區、娛樂觀光發展區最嚴格,其次為半住宅區、市區、農林用地,最後是商業區和工業區,晚上十時至隔天清晨六時又比其他時段更嚴格。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