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序進入枯水期最乾時期,再加上防疫期間用水需求增,石門水庫僅剩三成,水利署成立抗旱應變小組,力求六月底前不缺水。圖/許正宏
【本報台北訊】國內新冠病毒疫情雖然逐漸趨緩,但防疫工作已悄悄改變生活方式,像是民眾抗疫多洗手,用水增加,為使空氣流通,開著冷氣、同時開著門窗,增加用電量。時序已立夏,進入枯水期最乾時期,近日又高溫難耐,水、電需求已明顯增加,讓今夏防疫期間的供電和供水備受考驗。
中央氣象局表示,今晚起至周一梅雨季第一道移動性鋒面南下,將為中部以北及東北部地區帶來短暫陣雨或雷雨,南部水庫要有較多入帳,恐怕要等到五月中下旬以後有機會受滯留性的鋒面影響,才會有大範圍持久的降雨。
上周高溫開始上飆三十六、三十七度,前天更創下今年以來用電新高,達到三千三百七十九點一萬瓩,而國內規模最大的曾文水庫蓄水率已不到一成,水利署副署長王藝峰指出,近日水利署已成立「抗旱應變小組」。
據水利署統計,三月全台每日平均供水為一千一百四十三萬噸,較去年同期一千一百一十三萬噸,每日增加約三十萬噸,增幅達百分之二點七,四月也呈現持續增加態勢。針對民眾勤洗手等防疫用水估算,全國約二千三百八十萬人若每天多洗十次手、每次用掉二公升自來水,每天將多用掉四十八萬噸水,占自來水用量百分之四。隨著氣溫愈飆愈高,用水需求肯定再增加。
而為了緩解水情緊張的情形,水利署近日多次把握鋒面通過的時刻,在翡翠、石門、寶二、永和山、明德與鯉魚潭等水庫進行地面人工增雨作業,預計今天再進行一波增雨作業。